泖港
又名汆来庙。即今江苏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金山县东北有 “大泖港”。
又名汆来庙。即今江苏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金山县东北有 “大泖港”。
又名谢眺楼、谢公楼、叠嶂楼。南齐谢眺建。在今安徽宣州市城内。唐咸通中刺史独孤霖改名叠嶂楼。李白 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》 诗云: “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睛空……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”杜牧 《题宣城开元寺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即今山西隰县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西晋永嘉时,十六国前汉刘渊曾都于此。北魏废。②北周大象元年 (579) 改石城县置,属五城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蒲县东南五十里。隋开皇元年 (581)移
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南三十二里(龙海市西北江东桥畔邺侯山麓)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邺山讲堂“在龙溪县柳营江。明黄道周讲学于此。四方人士多从之游。中有蓬莱峡、避雨岩诸胜”。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普安州: 番纳牟山在 “州治西北。州之镇山也。驿道经此,一名云南陂。陂陀相续,往来者行石齿中”。
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百丈镇。《寰宇记》卷77百丈县:“唐武德元年置百丈镇。贞观八年改镇为县。”(1)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东部、澡港河流经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丈,人口 2000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“新开河”条:“又自下新河而东,水分三股:一引石城桥,一引江东桥,一自草鞋夹以达于江, 名三汊河。”②在今湖北监利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监利县:三汊河“
即今云南弥勒县南三十五里新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弥勒州: 新哨 “在州西南。自阿迷州之彭堡达于新哨,乃至州治。又北出板桥,接云南府宜良县界”。
唐、宋时京畿附近四个府、州的合称。 (1)唐开元十二年(724)称近京畿的同州(治今陕西大荔县)、华州(治今华县)、岐州(治今凤翔县)、蒲州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)为四辅。(2)北宋崇宁、政和间,曾
①在今江苏丹阳市北二十二里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镇江府吕城、夹冈,形势高仰,因春夏不雨,官漕艰勤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阳县:夹冈“亦曰大夹冈,下临运河,故运河亦曰夹冈河也”。②在今江苏扬州市东
辽太祖耶律億置,属上京道。治所在长霸县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古城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祖州: “以高祖昭烈皇帝、曾祖庄敬皇帝、祖考简献皇帝、皇考宣简皇帝所生之地,故名。” 辖二县一城,相当今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