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口堡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镇溪千户所 “阴隆江堡” 条下: 洞口堡 “隶辰溪卫,有官兵戍守”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镇溪千户所 “阴隆江堡” 条下: 洞口堡 “隶辰溪卫,有官兵戍守”。
即今陕西北部杏子河。源出靖边县南白于山,东南流经志丹县东北,至安塞县南合延水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龙尾水“出北地神泉障北山龙尾溪,东北流注清水”。
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 白龙寨 “又西有川江寨、陇村寨、调埠寨、珠场寨,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”。
即今河北平泉县南五十里大吉口满族乡。清道光《承德府志》卷7平泉州:南境“大吉口在佟家嶂子南十五里”。
①南朝宋置,为侨郡,属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清水“又东南径新巴县东北,又东南径始平侨郡南,又东南径小剑戍北”。后废。②南朝齐建武三年 (496) 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三
1933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改宁都县置,驻宁都县城谌家祠 (今江西宁都县)。为纪念红五团副团长、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而命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1月由宁都县改名。以
又名赤墈墟。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三十里江背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兴国县东有赤墈汛墟。
即采石津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 “自今有罢任之徒,许分留部下; 其已在江外,亦令迎还,悉住南州津里安置。”又称南津。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。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年)
在今浙江衢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衢州府西安县:大金竹岭“在府南百二十里,与处州府遂昌县接界”。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白塔河村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江都县东北有白塔河。民国《江都县续志》卷1:白塔河“在县城东北宜陵镇东,运盐河北岸。距城陆路四十五里,水路七十六里”。
在今缅甸中部敏建西南之蒲甘。是从南诏至天竺道上的重要城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安南通天竺道”: “又经突旻城至骠国千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