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山县
1949年由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四县析置,治茅茨畈 (今湖北随州市西南洪山镇)。1955年撤销,并入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四县。
旧县名。1949年析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4县置,治茅茨畈(今湖北随州市洪山镇)。1955年撤销,仍分别划归原属各县。
1949年由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四县析置,治茅茨畈 (今湖北随州市西南洪山镇)。1955年撤销,并入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四县。
旧县名。1949年析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4县置,治茅茨畈(今湖北随州市洪山镇)。1955年撤销,仍分别划归原属各县。
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0南阳府:风穴山“在汝州东北二十里。上有风穴。宋李廌有诗。吴几复隐此。旧有吴公祠、读书庵、雅才亭,俱废”。
清康熙征准噶尔噶尔丹时置,为归化城至喀尔喀境推河驿站之一。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南大青山乡 (乌兰不浪)。民国张鼎彝 《绥乘》 卷7: “汉站由归化城起,北七十里至昆都伦站。”
清旧制内地分置十八省,边疆地区不置省。光绪中除蒙古、青海、西藏仍沿旧制外,新疆、台湾、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陆续建省,但不久台湾被日本侵占,故合内地原有十八省,共有二十二省。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,奉
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 东北谢埠街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6有谢埠市。
王莽改东昏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。东汉以后复名东昏县。西晋废。北宋乾德元年(963)复置,属开封府。金初移治今山东东明县南三十里东明集镇,属曹州。元属开州。明洪武初徙治云台集(在今东明县西十五里
即今贵州赤水市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 曾于此置仁怀县。
即今四川筠连县西北筠连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筠连县: 定川溪 “在县治西北。乱流自山而下,汇积成溪,其下流入石门江,注于大江”。
一名鸣皋山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六十里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自狼皋山东出峡,谓之汝厄也。” 又,广成泽水 “出狼皋山北泽中”。
三国魏文帝曹丕的陵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首阳山火车站一带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 载: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 (222) 冬十月 “表首阳山东为寿陵”,并作 《终制》 云: “寿陵因山为体
清置,属郿县。即今陕西眉县东南金渠镇。在陕西省眉县西北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金渠镇,人口 4120。镇以驻地名。元代金姓重疏“宁戚渠”,故名。清雍正年间曾建镇。1949年设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