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亹河
即今甘肃兰州市和榆中县境之大通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金县: 浩亹河 “源出马寒山峡中,东流入黄河,亦曰阁门河。有阁门河桥,在县南门外。按 《汉志》,浩亹水出塞外,东至允吾入湟水,盖名同而实非也”。
即今甘肃兰州市和榆中县境之大通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金县: 浩亹河 “源出马寒山峡中,东流入黄河,亦曰阁门河。有阁门河桥,在县南门外。按 《汉志》,浩亹水出塞外,东至允吾入湟水,盖名同而实非也”。
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洋州置,属汉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洋县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、汉水上游。属汉中市。面积3206平方千米。人口44万。辖16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
①在今浙江云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云和县: 黄溪 “在县南。自娄狗山下流经县东三里象山之麓,又东南汇于白龙山之浮云溪”。②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七十里。唐柳宗元 《游黄溪记》 曰: “环永之治百里,北
在今河北魏县西南旧魏县。金、元时为魏县治。
①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大峰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平和县“三平山”条下:“又大峰山,亦在县东南,县之镇山也。一名大峰崎山。高峻巉岩,石峰凡十有七, 自山麓至巅,可五十余里。登陟一望,远近城邑悉在目前。商舶
明置,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长春堡镇。清乾隆《毕节县志》卷1:正西有长冲铺。
①南朝梁普通中置,为怀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西魏废帝二年(552)改为普宁县。②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义塘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三十六里城头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赣榆县西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北十五里。俗称蚂蚁山。据地名普查实地考察证实,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前之建平会师,于此集结,建平会议即由李秀成主持在此召开。②在今浙江东部,系甬江与曹娥江之分水岭,绵亘于今浙江余姚、鄞县、
即今湖南临湘市北三十六里源潭镇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二》 “聂家市”条下:“又沅潭市,在县(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)东五十里。”即今湖南省临湘县北沅潭。清属岳州府。
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3褒城县: “黄鹿谷在县东二十里。以山多鹿,故土人名之为黄鹿山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黄鹿谷“一名玉堂谷。在南郑县 (北) 三十里”。
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