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涞水县

涞水县
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永阳县置,属易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涞水县: “近涞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上谷郡。唐属易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废入易县。辽复置,仍属易州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中西部,北临北京市。属保定市。面积1644平方千米。人口34万。辖7镇、8乡(含1满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涞水镇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逎县,治今县城北,属幽州涿郡。三国魏改为遒县。北魏徙今治,属范阳郡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省入涿县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析置范阳县,属易州;六年改名固安县,八年废;十年改置永阳县;十八年以境内涞水更名涞水县,属上谷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易州涞水县:“近涞水(今拒马河)为名。”唐至清属易州。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年)入辽,周世宗显德六年(959年)入宋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省入易县。端拱二年(989年)地入契丹,复置涞水县。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,后改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5年属察哈尔省。1949年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,1958年并入易县、涿县。1962年复设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与山前平原过渡区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南拒马河流经全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棉花等。为省太行山玉米杂交和绒山羊改良基地、黄淮海农业开发区。工业有机械、水泥、挂毯、大理石加工等。京原、高易铁路,112国道及京昆、京获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明长城、龙门峡摩崖石刻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康普

   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一百零六里康普乡。清为康普土千总女禾娘驻地。纳西语 “康普” 意为沟梁上面。因村建于两条山沟间的坡地,故名。

  • 库库诺尔

    即今青海东部之青海湖。民国许公武《青海志略》第三章:青海湖,“蒙(古)语曰库库诺尔,库库即青,诺尔即海之意”。“青海湖”的蒙古语称。

  • 瑞洪镇

   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二》: 瑞洪镇 “在余干县西北七十里鄱阳湖滨,为湖南往来要会。有县丞及鄱湖营把总驻此”。在江西省余干县西北部、信江北岸。面积36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

  • 筑水

    秦汉以前名彭水。即今湖北西北部汉水支流南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房陵县: “又有筑水,东至筑阳亦入沔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筑水 “杜预以为彭水也。水出梁州新城郡魏昌县界。筑水东南流径筑阳县。筑

  • 巢城

    在今江苏阜宁县南喻口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3淮安府: 巢城 “在盐城县北一百二十里。相传黄巢将寇广陵,屯兵于此,因筑此城”。

  • 朱提郡

    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),刘备改犍为属国置,属降都督。治所在朱提县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滇东北全部及贵州、四川的小部地。西晋属益州。东晋属宁州。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。南齐改南朱提

  • 岑头坡

    一名琴图。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:岑头坡在“城西南五十里,坡高十余里。磴路层累,下临幽涧,其险与天门山相埒。生苗凭以为固。路通南鸦保寨,西南与平隆各险寨径路相通”。清乾隆征苗时设台

  • 马屯山

    亦作马毛山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(一说在今甘肃平凉市西)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登为姚苌所败,“遂奔平凉,收集遗众入马毛山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3平凉县:马屯山“在县西。《十六国春秋》云:姚苌与苻登战于高

  • 西螺溪

    在今台湾省彰化、云林二县界上。为浊水溪下游干流。清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卷1:西螺溪“在(彰化)县治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龙母陂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5博白县:“龙母陂在县东十里,溉田三十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