涨渡湖
即今湖北新洲县南涨渡湖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冈县西北有涨渡湖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卷10黄冈县: 涨渡湖 “在县西北九十里”。
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新洲区南。因水位季节变化显著,“涨需渡,涸可涉”,故名。为河流堰塞湖。湖面海拔20米。原有面积152.3平方千米,经围垦后现有面积35.2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.3米,蓄水量0.42亿立方米。主要入湖河流有倒水、举水等,出流经人工渠道排入长江。出口处已建闸控制,为一水库型湖泊。盛产鱼类和莲、菱。有灌溉之利。
即今湖北新洲县南涨渡湖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冈县西北有涨渡湖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卷10黄冈县: 涨渡湖 “在县西北九十里”。
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新洲区南。因水位季节变化显著,“涨需渡,涸可涉”,故名。为河流堰塞湖。湖面海拔20米。原有面积152.3平方千米,经围垦后现有面积35.2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.3米,蓄水量0.42亿立方米。主要入湖河流有倒水、举水等,出流经人工渠道排入长江。出口处已建闸控制,为一水库型湖泊。盛产鱼类和莲、菱。有灌溉之利。
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商丘县: 武津关 “在府东南三十五里。路通徐、亳。有巡司”。
即今印度之恒河。《水经注·河水注》 引康泰《扶南传》:“发拘利口入大湾中,正西北入,可一年余,得天竺江口,名恒水。江口有国,号檐袟,属天竺。”
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三塘乡。清同治《余干县志》卷3有三塘镇市。
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。后徙襄陵,改为襄邑县。
明置,属广宁右屯卫。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广宁右屯卫: 黑林堡在 “卫西北五里。又卫东南有河通堡”。
即慕贺川。在今青海贵南县北木格滩。一说在青海都兰县西南巴隆附近。《魏书·吐谷浑传》:世祖时“慕利延死,树洛干子拾寅立,始邑于伏罗川,其居止出入窃拟王者”。
①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十八里大广安乡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广安镇“有堡有集”。②即今安徽广德县南八十里焦村。明置广安巡司。
又名玛法木错。在今西藏普兰县北七十里。汉译亦作玛拜雍错、马法木错、马品木错、马品木达赖池。又写作阿耨达池。藏语意为“不败碧玉湖”。指11世纪时本教徒与佛教徒在此地区激烈争斗,结果佛教徒取胜,因而得名。
又作一迷河、亦迷河、伊勤们河。即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《金史·温敦蒲剌传》: “温敦蒲剌始居长白山阿不辛河,徙隆州移里闵河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吉林省德惠、九台二市境内饮马河。《金史·温敦蒲剌传》:“
唐贞观中置,为芝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。天宝初为忻城郡治,乾元初复为芝州治。北宋属宜州。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远路。明弘治间降为忻城土县,属庆远府。1928年复改忻城县,属广西省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