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德阳市北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73德阳县: 浮中山,“ 《益州记》 云: 南阴平乡东有浮中山,每芳春游人登赏,谓之迎春冈。四面断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德阳县: 浮中山,“亦在县北三十里。山有
①指中国四周的“海域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,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 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
元置,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明省。
楚邑名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四年 (前538) 冬,“吴伐楚,入棘、栎、麻”。杜注: “棘、栎、麻,皆楚东鄙邑。”
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“望城山” 条下: “又鱼梁山,在县(治今陆城镇) 南一里。山下有湖,渔者取鱼于此。”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: 鱼梁山 “山下有湖,产鱼特美”。
北宋时改泰州置,治所在海陵县 (今江苏泰州市)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为泰州路。
唐元和后置,属峰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一带。后废。
即今山东荣成市南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文登县: 铁槎山在 “县南百二十里。山有九顶,南瞰大海,下有水帘洞,为海潮出入处。山之东,又有云光洞”。
在今福建德化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德化县:龙浔山在“县治东北。山势峭拔数千仞,蜿蜒如龙,县主山也。宋绍兴初,令吴崇年凿山筑寨以御寇”。
南朝梁、陈间置,属南合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境。隋大业初废入海康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