滠阳县
西晋永安元年 (304) 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北周废。
古县名。东晋惠帝时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南。五代周废。
西晋永安元年 (304) 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北周废。
古县名。东晋惠帝时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南。五代周废。
即左贡宗。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。
宋时英德府贞阳县之讹。贞阳县治所即今广东英德市。
一名鹜山。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东务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鹜山“在宁乡县西南一百里。一名东鹜山。《县志》:宋遗民王显谟不仕,隐居鹜山, 即此”。古山名。又名鹜山。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南。宋遗民王显漠不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潞县(今北京市通县东)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在今新疆昌吉市北。本西域劫国所都。西汉神爵二年(前60)后为西域都护府属地。
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。清乾隆七年(1742)于此设巡司。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明初改为下雷峒。万历十八年(1590)复为下雷州,属南宁府。清雍正十年(1732)改属镇安府。光绪十二年(1886)属归顺直隶州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
①一名冠山。又名羊角山。在今江西余干县城东门外。《寰宇记》卷107饶州余干县:余干山,“《旧经》:其山曲转相向,状如羊角,旧名羊角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余干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羊角山“唐改名余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因在黄河之南,故名。辖境约当今山东、河南二省黄河故道以南 (唐河、白河流域除外),江苏、安徽二省淮河以北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置采访处置使,治所在汴州(今河南开
又作墨斗岭、广仁岭。即今河北滦平县西北伊逊岭。《辽史·地理志三》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: “过乌滦河东有滦州,又过黑摸斗岭,一名渡云岭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承德府》: 广仁岭 “即古墨斗岭。岭之西南为滦平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