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铜山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乐平县: 炼铜山 “在县北六十里。唐置场冶铜山下,以供永平岁铸。后开凿无度,山倾,其水发为河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。产铜,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,故名。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乐平县: 炼铜山 “在县北六十里。唐置场冶铜山下,以供永平岁铸。后开凿无度,山倾,其水发为河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。产铜,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,故名。
北周保定二年(562)置,为开光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安崖乡附近。后属抚宁郡。虽属雕阴郡。唐属银州。北宋废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置,治今陕西省佳县西北。为开光郡治。后属抚宁郡。隋开皇三年(5
北宋置,属敷政县。即今陕西安塞县西南招安乡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敷政县: “有招安、万安二砦,元符二年,废招安砦为驿。”
亦名白雾隘。在今湖南溆浦县北六十里。宋置驿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一》:天禧二年(1018),“辰州都巡检使李守元率兵入白雾团”。即此。又称白雾隘。宋置驿,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北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天禧
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。《清史稿· 向荣传》: 咸丰元年 (1851),太平军据守紫荆山,“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、双髻山要隘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。两山对峙,中通一线,十分陡险。清咸丰
在今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西北海岸,为台湾岛最北端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 一部落居住地,土名打宾,又称小鸡笼。林兴仁 《台北县古今地名释要》(载 《台北县文献丛辑》 第1辑) 说: 富贵角乃荷兰人命名,取荷兰
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登封市西颍阳镇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“狂水又西,径纶氏县故城南。《竹书纪年》曰:‘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, 围纶氏’者也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颍阳。《水经注·伊水》引《
①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一》: 兼山 “在剑州东南一百二十里。宋学士黄裳居此,宅址遗基,俱在山下”。②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平凉府: 兼山 “在灵台县西九十里,乃泾
北宋元祐三年(1088)改怀化洞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西南。元改为上怀恩州。北宋羁縻州。元祐三年(1088年)改怀化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龙茗西南。元改名上怀恩州。
唐景龙四年(710)置,在伊州(今新疆哈密市)。后移治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伊吾军,开元中置,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,管镇兵三千人,马三百匹,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。”
又名斗城。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无锡县 “阖闾城” 条引 《舆地志》:“历山西北有范蠡城,蠡伐吴时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