烽燧山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沔县: 烽燧山 “昔尝置烽燧于山上”。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沔县: 烽燧山 “昔尝置烽燧于山上”。
亦名霸陵原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灞河与浐河之间,东西宽约十三里,南连秦岭,北达灞、浐交汇处,长四十余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新丰县注引《三秦记》曰:“县西有白鹿原,周平王时白鹿出。”宋程大昌《雍录》卷7:
一作鄯阳县。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招远县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。三年 (607)改属马邑郡。唐复属朔州。辽以后作鄯阳县。明洪武初废。古县名。又作鄯阳县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改招远县置,治
①西晋改湔氐道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一说在今黑水县。南朝宋废。②东晋永和八年(352)侨置,属宁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。北周属蜀郡。隋废。③即升迁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《水经
1917年改砖坪县置,属汉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、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市毗邻。属安康市。面积 1851 平方千米。人口16.8万。辖8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
即今湖北公安县西十八里黄金乡。清同治 《公安县志》 卷2 《乡市》: “黄金口市,在大光里。”
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南十四里新安所。
在今湖南双牌县西南鸣水岭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6永州零陵县: “鸣水栅在州南一百一十四里,以延载年中置。所谓鸣水者,有水从石崖而出,悬空数十丈而落,下注盘石,其声闻于数里,故曰鸣水。今为镇矣。”
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南明月店镇。清道光 《定州志》 卷7市集: 明月店在 “城东西南三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南九十里、黄华河东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南。清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河北平泉县北洼子店附近。《辽史· 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 后引宋王曾 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过虾蟆岭,九十里至铁浆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