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瓠子河

瓠子河

古黄河支流。自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鄄城、郓城南,折北经梁山西、阳谷东南,至阿城镇折东北经茌平县南,东注济水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元光三年 (前132),“河决于瓠子 (今濮阳市西南),东南注巨野,通于淮、泗”。梁、楚一带连年被灾。初决时,瓠子河主流东入巨野,南夺泗入淮; 另有分支北流入济。至元封二年 (前109) 始发卒数万人筑塞,武帝亲临,作 《瓠子之歌》 二首。工成,建宣房宫于堰上。东汉王景治水后,上游自宣房以下为河堤所隔,仅存沟渎,不复有水; 下游自今梁山以下,以将渠为源,北流至今茌平南注入黄河。宋时故道有残存,后堙。


古水名。自今河南省濮阳市南分黄河水东出,经山东省鄄城县、郓城县南,折北经梁山县西、阳谷县东南,至阿城镇折东北经茌平县南,东注济水。西汉元光三年(前132年),黄河决入,东南由巨野泽通于淮、泗,梁、楚一带连年受灾。元封二年(前109年)始发卒数万人筑塞。武帝亲临,作《瓠子之歌》二首。工成,建宣房宫于堰上。东汉后上游自宣房以下为河堤隔,仅存沟渎,不复有水;下游自今梁山县以下,以将渠水为源,北流至今茌平县南注入黄河。宋时故道仅有残存,后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城县

   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升通城镇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通城县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) 废。十七年 (1147) 复置。元属武昌路。明属武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在湖北省

  • 代州都督府

    唐武德五年(618)于代州设总管府,七年(624)改为都督府。治所在代州(今山西代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、五寨以北及河北阳原、蔚县、尚义,内蒙古兴和、察哈尔右翼前旗、丰镇等市县间地。唐武德元年(61

  • 夫子庙

    又称文庙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贡院街。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。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(1034),称文宣王庙。南宋初毁于兵火,绍兴年间重建,为建康府学,同时建贡院,为科举考场。元为集庆路学。明

  • 金泉郡

    即金渊郡。治所在金泉县 (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金泉县: “西魏置县及金泉郡。后周废郡。”

  • 舞水

    即��水。 古汝水支流。 故道在今河南舞钢市和西平县境。即“��水”。

  • 邸阁山

   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94安吉县:邸阁山“在县(治今安城镇)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吴志》云:吴帝遣从弟孙庆修故鄣邸阁粮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焦冈

    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二年 (886) 九月,“李克修攻孟方立,甲午,擒其将吕臻于焦冈,拔故镇、武安、临洺、邯郸、沙河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。唐末李克修败邢州兵于此。

  • 旸霁

   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。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永龙县治此。

  • 柯舜山

    即舜山。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。清光绪《无锡金匮县志》 卷2: 舜山 “其西为柯山,两山连而其峰相望,土人合名之曰舜柯山。

  • 三汊港市

   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三汊港镇。清同治《南康府志》卷5都昌县:三汊港市“在治东五十里五都,水通柴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