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水塘
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白水塘在“县西八十五里。阔三十里,周二百五十里。北接山阳,西南接泗州盱眙县界。亦曰白水陂,三国魏邓艾所作”。
又作白水陂。在今江苏省宝应县西,北接山阳(今淮安市),西接盱眙界。三国魏邓艾所筑。周围250里,开八水门,溉田1.2万顷。隋大业末涸,唐证圣中修复,开置屯田。元以后毁。
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白水塘在“县西八十五里。阔三十里,周二百五十里。北接山阳,西南接泗州盱眙县界。亦曰白水陂,三国魏邓艾所作”。
又作白水陂。在今江苏省宝应县西,北接山阳(今淮安市),西接盱眙界。三国魏邓艾所筑。周围250里,开八水门,溉田1.2万顷。隋大业末涸,唐证圣中修复,开置屯田。元以后毁。
清康熙六十年 (1721) 置,属杂谷安抚司。治所即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。乾隆十四年 (1749) 升为宣抚司,四十年 (1775) 升为宣慰司。
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陈墅河在“府东二十五里。南枕运河,北接三山港”。
本大宛属地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奥西以西马尔哈马特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 “宛有善马在贰师城,……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。” 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,立“昧蔡以为宛王” 而
即台湾。指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。清徐怀祖《台湾随笔》称:“明季莆田周婴著《远游编》,载《东番记》一篇,称台湾为台员,盖闽音也。”
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龙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余干县:龙津驿“在县南十五里龙窟河滨。元置,明初因之”。清裁。
即今江苏启东市西北久隆镇。原属崇明县。民国《续海门厅图志》:“别有崇海司巡检,光绪二十八年崇明原裁貊貔司巡检改设,分隶崇海,驻崇境久隆镇。”后划归海门。又划归启东。(1)在江苏省启东市西部、新三和港两
在今河北河间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河间府河间县: 青陵桥 “在府东门外。滹沱、滱水诸川,交流并注于城东,此桥为之锁钥。其后桥坏,夏秋水发,辄有涨溢之患。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、徐家二口,分杀水势,而行旅
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九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中东部。面积251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坪街,人口2260。原称荒坪,后改今名。1950年为荔浦县一区安东乡。1958年
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南邮亭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大足县:邮亭铺“在县东八十里”。
①在今湖南新化县西北一百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湖南桃源县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(1)在浙江省义乌市北部。面积95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苏溪,人口 5500。以溪得名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