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面山

白面山

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贵池县:白面山“在府西南六十里。雪岩拱此,如傅粉然。下有白面渡”。

②在今湖北嘉鱼县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刘忠叛,“有众数万, 据白面山, 营栅相望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嘉鱼县:白面山“在县南十里。山前有白面洲。《邑志》云,旧蒲圻县置于此”。

③在今湖北通城县西南四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6鄂州:白面山“在通城西南十五里。山多白石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白面山“山多白石。南唐保大中尝徙县治于山下。宋平江南,复还旧治”。

④一名白虎山。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罗阳县“青山”条:“《志》云:县西北有白面山,隆庆五年,土酋黄金彪作乱,官兵讨之,彪奔陇闷村白面山箐中。既而食尽,乃就缚处。”

⑤一名挂榜山。在今广西象州县南七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5象州:白面山“顺流取城五里,近南山寺。石壁屹立,横截大江,江水为之折而西去。山多白石,故名”。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湖北省嘉鱼县南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,蕲阳民刘忠占据白面山,韩世忠自豫章移师讨平之,即此。(2)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。明隆庆五年(1571年),土酋黄金彪叛,官军讨之,彪奔陇闷村白面山菁中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里河

    ①在今山西原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崞县:七里河“在县北,南流入于滹沱河”。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青州府益都县:“七里河在府南。源出劈山之阴。又有石井水,亦出劈山,流经废广县城东,七

  • 柳强镇

    即今四川冕宁县。唐樊绰 《云南志》 卷1: “台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里,吐蕃谓之北谷。天宝以前嶲州柳强镇也。”古镇名。唐置,即今四川省冕宁县。天宝以前属嶲州。《蛮书》:“台登直北,去保塞城八十里,吐蕃谓

  • 黄华山

    ①一名黄花山。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隅。《寰宇记》 卷101建州建安县: 黄花山,“ 《郡图》云,在郡东。元嘉元年徙郡于黄花山西是也”。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 改拓郡城,山遂包在城中。五代时王延政建太

  • 乐安城

    ①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十六春秋·后赵录·石虎传》:建武六年(340),石虎将讨慕容皝“具船万艘, 自河通海,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, 以备征军之调”。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南。石赵筑城置镇于此。

  • 龙潭水

    ①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开建县:龙潭水“在县(今南丰镇)北二十里。源出怀集县深山中,流经县北六十里万石岭,又南流,经县北三十里潭霜山,东北群川皆流合焉,西流入于开江”。②在今广西靖西

  • 来远砦

    北宋天禧元年(1017)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武山县西南三十里滩歌乡。熙宁五年(1072)改属通远军。七年废为来远镇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嘉定十三年(1220)九月,四川宣抚司统制质俊等引兵发下城攻金,“

  • 突泉镇

    清置,属宜君县。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哭泉乡。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南部、小额木特河西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55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置醴泉镇。宣统元年(1909年)置醴泉

  • 槠山

    在今江西丰城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丰城县: 槠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产槠木,有磐石可坐百人,上有徐孺子读书台”。

  • 脱伦卫

   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东北都鲁河注入松花江处附近 (一说在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东多隆武噶山)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萝北、汤原二县交界

  • 质河

   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之纳伦 (林) 河,为锡尔河上游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石国 “西南有药杀水,入中国谓之真珠河,亦曰质河”。即“真珠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