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鹤山

白鹤山

①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8临海县:白鹤山“在县东二十里。上有深湖,中有磐石,前有石鼓,俗传石鼓鸣则兵乱”。

②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二十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《吴兴记》云:“昔乌程人姚紾化为白鹤,游于此山, 因名。”

③在今福建宁德市西。明嘉靖《福宁州志》卷2山川宁德县:白鹤峰“在一都,县西一里。《旧志》云,始因仙鹤来集得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宁德县:白鹤山在“县西一里,俗名西山,秀拔千仞,南连飞鸾诸山,北接莲花诸峰”。

④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里,与巴丘山对峙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9岳州:白鹤山“在巴陵县。山之南有两池,池潜巨蟒”。

⑤一名白鹤岭。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白鹤山,“《旧经》云,山南接九疑,北连衡岳,数峰卓峙,岩壑幽深,郡境名山也”。

⑥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三里。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为蒲江县人, 自号白鹤山人,有《鹤山先生大全文集》传世。《宋史·魏了翁传》:“筑室白鹤山下。”即此。

⑦亦名鹤山、四明山、群羊山。在今四川邛崃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邛州:白鹤山“在城西八里,常璩曰:临邛名山曰四明,亦曰群羊,即今白鹤也。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,弟子即其处为白鹤台”。


在四川省邛崃市区西侧。岷江支流南河绕流。历来为佛教丛林,翠屏阁与西岩寺,唐、宋已闻名。有鹤林寺(曾称白鹤寺)、幽居寺、漏米洞、仙人洞、点易洞等。漏米洞昔为小庙,今存庙后山岩内乳白色坐像。峰顶有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古塔,六角九层,高17.89米。山间洞壑幽深,林木茂盛。历为避暑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陂县

    即富波县。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王化镇附近。阚骃 《十三州志》 谓 “多波塘以灌稻,故曰富陂县”。

  • 北方城县

    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)置,属建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。景明末废。永熙二年(533)复置。东魏时,与赭阳县合并为建城县。

  • 庆元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庆元府置,二十一年(1284)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、鄞县、慈溪、奉化、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朱元璋改为明州府。

  • 黄花甸子

   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黄花甸镇。清咸丰 《岫岩志略》 卷3凤凰城: 黄花甸在 “城西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白犬洋

    又作白畎。即今福建长乐县东海中白犬列岛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作白犬洋。

  • 大同省

    1943年8月日伪改晋北政厅置,治所在大同市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山阴、应县、浑源、灵丘等县以北地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废。

  • 禾山

    又名秋山。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北秋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1吉州:禾山“在永新县西北六十里,其趾五百里。昔有嘉禾生其上,故曰禾山。有甘露禅院。其巅平袤,奇峰累累,有覆舟之状者七十一。旧传唐宰相姚崇未遇时卜居于

  • 房木镇

    一作芳木镇。即今辽宁西丰县西南房木乡。伪满康德五年 《西丰县志》 卷4: 房木镇在“ (县) 西南四十五里”。在辽宁省西丰县南部。面积229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房木,人口 1350

  • 蓝豪山

    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武溪水又南入重山,山名蓝豪,广圆五百里,悉曲江县界,崖峻险阻,岩岭干天,交柯云蔚,霾天晦景,谓之泷中,悬湍回注,崩浪震山,名之泷水。”《元和志》 卷34乐昌县:

  • 永嘉郡

    ①东晋太宁元年(323)分临海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永宁县(今浙江温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温州市,永嘉、乐清二县,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。南朝宋属东扬州。南齐属扬州。梁、陈复属东扬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