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鹿洞

白鹿洞

又名鹿洞。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十四里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白鹿洞“在庐山东南,本李渤书堂,今为学宫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白鹿洞书堂“唐李渤与兄涉偕隐于此山,尝养一白鹿, 因而名之”。南唐升元中于此建学馆,号曰庐山国学。宋初始置书院,后废。明、清皆为书院。


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。唐贞元元年(785年)洛阳人李渤兄弟曾隐居庐山,渤养白鹿自娱,人称白鹿先生。宝历元年(825年)李渤任江州刺史,在原隐居旧址建台,引流植花,取名白鹿洞。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庐山国学。北宋初扩建为白鹿洞书院,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。南宋淳熙六年(1179年)朱熹任南康(今星子县)知军时重建,奏请赐额及御书,并亲临讲学,陆九渊、王守仁等都曾于此讲学,院名大振。后院宇屡经兴废,现存为清道光年间所修,有圣殿、御书阁、彝化堂等,均破旧。后山洞中有石鹿,洞上有思贤台。圣殿西原为启圣祠,今余碑廊存碑百余块,以《白鹿洞歌》最著名。白鹿洞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塔斯岭

   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。为清代自伊犁通往喀什噶尔要道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“土布河源出塔尔巴胡岭,岭南接善塔斯岭。多生野葱,亦葱岭也。初定伊犁时置善塔斯卡伦,以遏布鲁特。”

  • 护牙山

    一作伍牙山。即今安徽郎溪县东北伍牙山。《元史·阿剌罕传》:至元十二年(1275),阿剌罕攻破银澍东坝(今高淳县东东坝镇),“至护牙山庆丰圬,败宋兵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伍牙山。在今江苏省溧阳市西南,与

  • 羊河

   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南大洋河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 “龙头河”条下:“又羊河在凤凰城西南界,系杓子河、五重河合流处,流至将军石入海。”

  • 白佛旗

    即察罕诺们汗旗。在今青海贵南县南,与同德县北境交界处。

  • 英头山

   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常宁县: 英头山 “山峰尖锐,因名”。

  • 黄道溪野鸡坪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为黄道溪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万山特区西。属思州宣慰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黄道溪长官司,移治茅坡寨(今贵州万山特区西

  • 仪陇山

    亦名大仪山。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9仪陇县:仪陇山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山顶有石铭‘仪陇’二字。俗谓之赤葛山,流江之水出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仪陇县:仪陇山在“县西三十里。冈峦回曲,为

  • 紫泉监

    唐置,属解县。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中府解县: “有紫泉监,乾元元年置,有铜穴十二。” 后废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置,治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河中府解县

  • 孙家埠

    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孙埠镇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宣城县:孙家埠“距城三十里”。江南铁路经此。

  • 洪水守捉

    唐置,属蓟州。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九十里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