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皋亭县

皋亭县

南齐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包场

    又作和包场。即今贵州湄潭县东北八十六里西河乡驻地。清康熙 《湄潭县志》 作 “河包场”。因姚村河环绕三面,故名。

  • 全山

    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贵池县:全山在“府西南一百二十里。峰峦周匝,拱抱如环”。

  • 茶山关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县 (南白镇) 东南五十四里尚稽镇南与开阳县交界处。原名河渡关,后改今名。1935年1月,红三军团由此突破乌江,击溃黔军侯之担部,进军遵义。

  • 刺马儿刚等处招讨司

    元置,属吐番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龚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以平原县改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0龚丘县: “以县东南二十里有龚丘城。”故名。大业初属鲁郡。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改为龚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

  • 渔沧隔山

    在今福建清流县西南。明嘉靖 《清流县志》 卷2: 渔沧隔山 “在县西南罗村里,其峰峭绝”。

  • 伯刻山

    在今云南马龙县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靖军民府:伯刻山“在马龙州南六十里。其东北有多罗山,皆峰峦峻峭,怪石巉岩”。

  • 洪江

    ①即古水。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洪江 “在宣慰司 (今遵义市) 东四十里。源出大楼山,合仁水入乌江”。②即今贵州施秉县南之清水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

  • 南禅寺

   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城西南四十四里李家庄西侧。寺的创建年代不详。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,足证重建于唐建中三年 (782)。会昌五年(845),武宗敕令 “灭法”,我国佛寺大都被毁,因南禅寺地处偏僻,幸免

  • 迦摩缕波国

    亦译作迦摩波、个 (箇) 没卢。在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高哈蒂一带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: 迦摩缕波国 “周万余里。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”。玄奘应其王拘摩罗邀请前往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