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盂县

盂县

①春秋晋置,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二十五里大盂镇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八年 (前514),“魏献子为政,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,……孟丙为盂大夫。” 即此。西汉属太原郡。西晋属太原国。北魏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分汾阳县复置,属并州。大业初又废。

②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原仇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盂县。次年改属太原郡。唐属太原府。金兴定中升为盂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降为盂县,属太原府。清属平定州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春秋晋国置,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大盂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年):魏献子为政,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,“盂丙为盂大夫”。战国、秦、两汉、三国魏属太原郡。西晋属太原国。北魏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汾阳县复置,属并州。大业初废入汾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东部、太行山西麓,东临河北省。属阳泉市。面积 2442 平方千米。人口29.1万。辖8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。夏、商属冀州。春秋为仇犹国,后并于晋,战国属赵。北魏为石艾县地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分置原仇县,隶辽州,县治即今县城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名盂县。“因汉旧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属太原郡。唐初属并州,开元中属太原府。金兴定中升为盂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,属太原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属平定州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2年盂县分为盂平、盂阳、寿东三县。1945年恢复盂县。1948年属晋中区行政公署第一专区。1949年属太原市人民政府第一专区。1958年撤销盂县,并入阳泉市。1960年复设盂县,属晋中专区,1983年属阳泉市。地处太行山区。河流以滹沱河最大,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、招山河等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玉米、豆类、薯类等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云母、石灰石、水晶石等。工业有采矿、采煤、电力、机械、炼焦、化肥、建材等。207国道、阳盂、盂阳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藏山、水神山烈女祠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逊河

    即古索头水。又名伊松河、羊肠河。源于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塞罕庙山,南流经隆化、滦平二县入滦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承德府丰宁县:“伊逊河自府界入,纳伊玛图河,并入滦平。”即此。古称索头水、伊松河

  • 善和镇

    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六年 (623),“突厥陷原州之善和镇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中山门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东路的东端。前身为明初宫城东面的朝阳门,原是一座瓮城,不便通车。1927年在兴建中山陵园大道时,将门拆除,把门基挖低,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砖门。在中门洞上嵌“中山门”的题字石额。可

  • 九泉山

    ①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资阳县:九泉山“在县东北。万历中,奢崇明作乱, 自泸、叙而西,败官军于此,遂薄成都。或云:山与资县接界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北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2礼县

  • 通辽县

    1918年升通辽镇置,属奉天省洮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1年析置通辽市。1958年撤销,并入通辽市。据《内蒙古

  • 高村镇

    在今江西万载县北高村乡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高村镇 “在万载县西七十里。旧有巡司,后裁”。(1)在江西省万载县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村街,人口28

  • 合寨镇

    北宋置,属安丰县。在今安徽长丰县南。

  • 如浑水

    桑干河支流。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之御河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如浑水“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,东流径故城南北, ……屈径平城县故城南,……又东南流注于㶟水”。古水名。即今内蒙古

  • 车骑关

    明弘治十四年(1501)置,属磁州。在今河北邯郸市南三十里。明置车骑关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磁州:车骑关“在州北三十里。路通直隶邯郸县, 自邺趣河北,车骑往来,往往取道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渔水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,南流入白河。《水经·沽水注》: “沽水又南,渔水注之。水出 (渔阳)县东南平地,泉流西径渔阳故城南。应劭曰,在渔水之阳也。考诸地说则无闻,脉水寻川则有自,今城在斯水之阳。” 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