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埭县

石埭县
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以故石埭场置,属宣州。治所即今安徽石台县治(七里镇)。《寰宇记》卷105石埭县:“因贵池源有两小石埭堰溪水,遂以为名。”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唐永泰二年(766)析秋浦、青阳、泾县复置,属池州。治所在今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乡南。元属池州路。明属池州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59年撤销,并入太平、祁门二县。1965年分黟县、祁门、太平、贵池四县地复置,改为石台县(治七里镇)。


古旧县名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今安徽省石台县西北七里南陵。属南陵郡。“因贵池原有二小石埭堰溪水,遂以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唐永泰二年(766年)析秋浦、青阳、泾县三县复置,治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广阳镇。属池州。南宋宝庆初移治今石台县,寻还治今广阳。元属池州路。明、清属池州府。1959年撤销,划归太平、祁县二县。1965年以太平县的原石埭地区与贵池县部分地区合并,改设石台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遂镇

   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南二十里潮白河东岸李遂镇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白河在此决口南流,夺箭杆河以至宝坻县。1923年在此镇西南开挖一引河, 白河归故道。在北京市顺义区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

  • 广通渠

    在今陕西省渭河南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开皇四年(584),“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,引渭水,自大兴城(今西安市)东至潼关,三百余里,名曰广通渠。转运通利,关内赖之”。因渠经渭口广通仓下,故名。又因是汉时漕渠

  • 九门口关

    即一片石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一百一十里,南与秦皇岛市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二》:一片石关,“城东有九门水口,有水分九道,南下合为一流,因名”。

  • 含鄱岭

    在今江西星子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含鄱岭“在星子县北庐山之半。面鄱湖,若有吞吸之状,故名。岭之南,中豁为含鄱口”。

  • 龙漳省

    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(即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)置,省会在龙溪县(今福建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漳浦、长泰、漳平、龙岩、宁化、明溪等市县以南地。同年12月改为龙汀省。

  • 东莱山

    即莱山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 称:齐有八神山,“六曰月主,祠之莱山”。韦昭曰:“在东莱长广县。”《孝武本纪》作“东莱”,曰:“天下名山八,而三在蛮夷,五在中国。中国华山、首山、太室、泰山、东莱,此五山黄帝

  • 舒州

    ①春秋时齐地。亦作俆州或徐州。在今山东滕州市南。《春秋》: 哀公十四年 (前481),“齐陈恒执其君,寘于舒州”。一说在河北大城县界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 作俆州。《鲁周公世家》 作徐州。②北周大象二

  • 老牛河

    即古五渡水。在今河北承德县境内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二》:老牛河“在府东。西南流径四沟、五沟、六沟,至下城板入滦河”。

  • 宁山

    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宁阳县“云山”条下:“县北二十里有伏山,一名佛山。其南有小山,谓之宁山。”

  • 郁 (鬱) 姑台

    在今四川宜宾市北真武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7叙州府: 郁姑台 “在府治北。宋杨仙遇仙人郁姑于此台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