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仓县
1942年由临河县析置,属绥远省。治所在三道桥(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镇)。1953年改为杭锦后旗。
旧县名。1942年由临河县西部三、四两区析置。治三道桥(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)。1953年撤销,改置杭锦后旗。
1942年由临河县析置,属绥远省。治所在三道桥(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镇)。1953年改为杭锦后旗。
旧县名。1942年由临河县西部三、四两区析置。治三道桥(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)。1953年撤销,改置杭锦后旗。
亦作富勒尔济。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富拉尔基镇。清末 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 齐齐哈尔西南有富勒尔吉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龙江县图: 西南有富拉尔基。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作胡拉尔吉。
①即今山东之马颊河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鸿嘉四年 (前17) 河溢,“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,共行视,图方略。禁以为今河溢之害,数倍于前决平原时。今可决平原金堤间,开通大河,令入故笃马河”。《汉书·地
在今四川平武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 药丛山在 “府南十里。多产药材,因名。或讹为落丛山,俗呼乐从山”。
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北陀山“山高岭峻,登陟艰阻。山后有天池,一名峡口塘。石山对峙,潭水清沏,源常涌不竭。旧为瑶僮出没处。万历中筑城于天池之前,设兵防戍。《里道记》:北
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宜春县: 袁山“在县东北五里。昔隐士袁京居于此山,死葬其侧,乃名为袁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8袁州: 袁山“周回二十里”。隋置袁州以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桃源县置,属常德路。治所即湖南桃源县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桃源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桃源县置,治今湖南省桃源县。属常德路。辖境相当今桃源县。明洪武二年(1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修筑,属绥德军。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四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米脂县: 暖泉寨 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宋置。地有温泉,因名”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筑,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。元
即怀圣寺。又名光塔寺、番塔寺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光塔路。
元代诸王封国。元太祖弟搠只哈撒儿子孙世袭,其后王初封淄川王, 后封齐王, 主其国事。受镇守太祖大斡耳朵的晋王节制。据《史集》(第1卷第2册)载,搠只哈撒儿的封地在蒙古东北部也里古纳河、阔连海子和海剌儿
即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八十里塔营子乡。村北古城址,为辽、金、元懿州古城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