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紫竹林

紫竹林

①原为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一小村名。清咸丰十年 (1860) 天津开港后,法国强划租界地于紫竹林,其旁为英、美租界; 至 90年代末,德、俄、日又在海河两岸划定租界,因此泛称为 “紫竹林租界”。光绪二十六年 (1900) 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,紫竹林成为各国侵略军基地。6 月 16 日,沙皇俄国军队在紫竹林对岸天津火车站以机枪扫射义和团,造成大量伤亡。次日,各国联军又攻陷大沽炮台。天津军民当天下午即包围紫竹林,开始了保卫天津之战。清军从水师营炮台和天津南门城墙上,发炮猛轰紫竹林各国武装据点,展开长时期的炮战。6月下旬起,义和团首领曹福田、张德成率领各县团众两万余人,参加进攻紫竹林和老龙头火车站的战斗。7月初,张德成率义和团众一度攻入紫竹林租界。长达一个多月的紫竹林之战,直到7月14日天津城被侵略军攻陷为止,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。

②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东南部。清许琰《普陀纪胜》: “山中石剖之俱白质黑章,作花卉草木状,浓淡工细如画。僧云经称紫竹梅檀林,故石亦具是相也。” 紫竹林之名或以此。


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东南、梅檀岭下。山中岩石呈紫红色,剖视可见柏树叶、竹叶状花纹,因称紫竹石。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。五代梁贞明二年(916年),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,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,因建“不肯去观音院”于紫竹林中。观音院前有潮音洞。紫竹林旁有光明池,南有观音眺,对岸可见洛迦山岛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胜墓

   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安山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葬砀,谥曰隐王。”唐张守节《正义》:“今宋州砀山县是。”《水经注·获水》:谷水“东径安山北,即砀北山也。山有陈胜墓”。

  • 曲逆水

    又名濡水。即今河北顺平县南曲逆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曲逆县注引张晏曰:“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,古曰曲逆。”《水经·滱水注》:濡水“出蒲阴县西昌安郭南,其水自源东径其县故城南,枉渚回湍,率多曲复,亦谓之曲

  • 巴峪关

    明置,属南江县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百三十五里米仓山,与陕西南郑县交界道口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“米仓关”条下:“《郡志》: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,嘉靖中置。”

  • 悉居半国

    即朱居槃。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 悉居半国“故西夜国也,一名子合 。其王号子,治呼犍。……太延初遣使来献,自后贡使不绝”。西域古国名。又称朱俱波国、朱驹波国、朱驹槃国。都城在呼鞬

  • 临南县

    1940年晋冀鲁豫边区由临县南部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三交镇 (今山西临县南三交镇)。1946年撤销,并入临县。旧县名。晋绥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山西省临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,治三交(今临县三交镇

  • 鬼岩山

    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南府沿河祐溪长官司: 鬼岩山在“司东十里。高百丈,延袤二十余里,为江东诸山之望”。

  • 水磨川

    ①在今甘肃礼县东南三十里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2礼县:水磨川“地有水磨故名。今新置有店铺,乃蜀陇孔道”。②一名郭河。即今甘肃永昌县、金昌市境之金川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永昌卫:水磨川“水势汹激,能

  • 浮?山

   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 浮��山 “在县东南十五里。 高出众山”。

  • 易城县

    三国魏改易县置,属河间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古贤村。西晋属河间国。北魏复名易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改易县置,治今河北省雄县西北古贤。属河间郡。北魏复名易县。

  • 双望堡

    即今河北卢龙县东三十四里双望镇。明设堡,为出山海关孔道。清为驿站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卢龙县:双望堡“嘉靖三十八年,蒙古入犯至双望堡”。即此。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双望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蒙古入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