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紫阳县

紫阳县

明正德七年 (1512) 升紫阳堡置,属兴安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 迁今紫阳县。清属兴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南部、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市毗邻。属安康市。面积2204平方千米。人口33.8万。辖15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明正德七年(1512年)设紫阳堡,同年升置紫阳县。相传县治南有宋代紫阳真人(张平叔)修道处紫阳洞和汉水岸的紫阳滩,故县以为名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紫阳县:“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,乃紫阳真人所居,称为紫阳洞。县名本此。”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筑城于紫阳滩右。初属金州,万历十一年(1583年)属兴安州。清属兴安府。1914年属汉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安康分区,1950年属安康专区,1969年属安康地区,2000年属安康市。地处大巴山地区。汉水从东北部向东南流,任河斜贯西南部东北流入汉水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全国林特产重点县之一。产茶、柑橘、油桐、漆等,茶叶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。农产以玉米、稻、小麦、薯类为主。有锰、铁、大理石、白云石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水泥、制茶、酿酒等。襄渝铁路经县境,汉水及任河下游可通水运,恒紫、紫渔公路接西万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丁寺

    即多尔吉拔姆宫。在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西岸。

  • 八平城

    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。在今云南蒙自县城附近。唐代安南北往拓东城、阳苴咩城交通中途站。即今云南省蒙自县,一说即今个旧市北鸡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引贾耽《从边州入四夷》安南通天竺道:安南经禄索、龙武等州,

  • 苏祗县

    隋开皇初改苏祁县置,属嶲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。大业初属越嶲郡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苏祗:“旧置亮善郡,开皇初郡废。有孙水。”唐复为苏祁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以苏祁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

  • 西卷县

    西汉置,为日南郡治。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日南郡西捲县:“水入海,有竹,可为杖。”三国吴赤乌十一年(248)地入林邑国,名为区粟城。西晋复置,属日南郡。南

  • 龙豪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西南十四里大桥镇古城。六年(623)属白州。大历八年(773)改属顺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陆川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

  • 春秋宋邑,战国入楚。即今江苏沛县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,乃南至沛,见老聃。”又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张仪谓魏王曰,“楚破南阳九夷, 内沛、许、鄢陵危”。皆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即今

  • 白畎

    即白犬洋。今福建连江县东南白犬列岛。清光绪《七省沿海要隘全图》作白畎。

  • 要龙山

   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7高州: 要龙山 “在电白县东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电白县: 要龙山 “与双甑山相连,皆高耸”。

  • 常德铁经幢

    在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北部滨湖公园。原在德山山麓,位于乾明寺故址左侧。1979年迁此。建在1.42米高的石幢座上。铁经幢乃北宋遗物,系用白口铁铸成,幢高4.45米,作圆柱形。由二十节构成,其底部直径0.

  • 佛论岭

   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,东南接徽岭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佛论岭“在西北四十里。高四百五十仞,周四十里。《祥符经》云,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