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红山

红山
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马营堡:红山“在堡东南二十里。山高险,石色多赤。下有红泉,东流合大河入龙门峡”。

②在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西南,与武安市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广平府永年县:红山“踞紫山之北,山形延袤,回峰环涧,互相映带,下有屯曰丰稔屯”。

③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区东北隅。1935年在红山后首次发现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。“红山文化”即以此而得名。

④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。西汉曾置红阳侯国于此。

⑤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那地州:红山“在州东南”。

⑥亦名红石峡或雄石峡。在今陕西榆林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》:红山“在榆林县北十里。环拱若屏,上皆红石,落日返照,霞采烂然。山之两崖为红石峡,榆溪、獐河汇流其中。其上有款贡城、镇北台、易马台,昔李继迁葬其祖彝昌,障水别流,凿石为穴,既葬复引水其上,疑即此峡也。明巡抚郑汝璧改名雄石峡”。

⑦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山嘴。清《三州辑略》卷1:红山“在巩宁城东南三里。山高里许,周宽数里,峭壁悬崖,形如蟾蜍昂首,南面陡坡直上山巅,建玉皇庙一座,旁堆鄂博,东南为望祀博克达山之所。……每岁四月十五日,居民商户车马云屯,杂技百工靡不聚集,为塞上一胜会也。南北两路均称乌鲁木齐为红庙子,本此”。


(1)山名。(1)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城区东北近郊。五峰并连,呈南北走向。山体由赭色花岗岩组成,故名。蒙古语称乌兰哈拉,意即“红色山峰”。最高峰海拔746米。山顶有战国燕古长城遗址。北麓和东麓发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址多处,考古命名为红山文化。1964年后进行景区建设,已成为风景区。(2)又称虎头山或虎头峰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心、乌鲁木齐河东岸。海拔910米。巍峨屹立,气势雄伟。因山岩呈赭色,故名。山顶原有玉皇阁和镇龙塔,山麓有大佛寺、北斗宫和地藏寺。玉皇阁及山下古庙群相继被毁,古塔至今仍耸立山巅。建国后,引水上山,植树造林,山下修建了台阶公路。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巧家县城东北部。红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20。因盛产蜡虫,以“满山红”之意得名。顾姓最先居此,又名顾红山。主产玉米、薯类、稻、小麦、豆类。特产蜡虫、核桃。有运输、手工编织、粮油加工等企业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
乌鲁木齐市红山宝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头铺

    在今广东廉江市北。宋时石城县治此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 “廉江废县”条:“宋(石城)县治,在县北江头铺西,砖石尚存。”故址今为鹤地水库淹没。

  • 本固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西北部边缘。东北与美滨暗沙相距5.5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本固暗沙。

  • 济宁市

    1946年1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治所即今山东济宁市。同年9月为国民党军队所占。1948年7月重获解放,仍为济宁市。1950年5月撤销,与济北县合并,设立济宁县。同年11月复置济宁市

  • 宥州路

    西夏置,治所在宥州 (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乡古城)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 “元昊置十二监军司: 左厢宥州路五万人,以备鄜、延、麟、府。”

  • 鹘岭关

    一名铁鹘岭。在今陕西山阳县南鹘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9金州: 上津县 “绍兴十六年和好成,割上津县鹘岭关外卓驮平为界”。在今陕西省山阳县东南大小鹘岭处。《舆地纪胜》:宋金和议成,宋金以上津鹘岭关为界

  • 悉诺罗驿

   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附近 ( 一说在今杂多县西北当曲以北加力曲一带)。为唐代鄯城县(今青海西宁市)至吐蕃逻些城(今西藏拉萨市) 交通要道之 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鄯城县: “大

  • 通庆城

    北宋置,属鄜延路。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。

  • 小南门

    即唐高骈所筑成都罗城之万里桥门。南宋陆游《夜登小南门城上》,即此门。在《江上散步寻梅诗》中有“明朝更出小南门”, 自注曰:“万里桥门,一名小南门。”

  • 郪江

    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玄武县有郪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飞乌县: “郪江水,经县北,去县四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 郪江 “在中江县南九十里。源出铜山县东南,径三台县南,至蓬溪

  • 玉案山

    ①在今云南昆明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云南府昆明县:玉案山在“府西二十五里。一名列和蒙山。山秀丽,多泉石,南去滇池十余里,远望出西南诸峰之上。一名寨盘山。下有菩提山泉”。②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北,洱海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