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城

罗城

①在今浙江杭州市。唐末钱镠筑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景福二年 (893),“钱镠发民夫二十万及十三部军士筑杭州罗城”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5: “罗城,周七十里。” 罗城东南濒钱塘江,西南到六和塔,东北抵艮山门外。

②即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1严州: 罗城 “周回十二里二步。刁衎《大厅记》 云: 陈晟筑罗城”。


(1)区片名。在广东省罗定市北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8平方千米。人口9.3万。元大德八年(1304年)泷水县从泷水镇迁治于此。明万历五年(1577年)改为罗定直隶州治。1912年为罗定县治。1986年置镇,1993年起为罗定市治。地处罗定江(南江)谷地低丘区。主产稻、蔬菜。有服装、纺织、化工、小五金、兽药等厂。324国道、德朱公路在此交会。古迹有文塔。(2)集镇名。在甘肃省高台县城西北部、黑河北岸。罗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720。明称红寺堡,因河对岸土色淡红俗名红寺坡,上建有寺庙,故河北建堡名红寺堡。后因开罗城渠得名罗城,又名下堡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胡麻、大麻等,特产大葱。村南有罗城黑河桥。为张罗公路终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茅店镇

    即今江西赣县东北茅店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赣县东北有茅店墟。在江西省赣县中部、贡水下游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茅店圩,人口 1300。宋初始有几家茅草店,故名茅

  • 克戎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子洲县东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绥德军:克戎砦“本西人细浮图砦,元丰四年收复,属延州延川县。七年改属绥德城。元祐四年,给赐夏人。绍圣四年收复,赐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绥德州》引《绥德州志》:克

  • 沽水

    古水名。上游即今河北省白河,下游故道自今北京市顺义区东南李遂镇西南流至通州区东北,会温榆河,此下即今北运河。

  • 科山

    即登科山的简称。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。旧称登高山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。包括螺山、火山,方圆10多里。南宋嘉熙年间,县令郑清子勒“登科山”三字于悬崖,遂易名科山,亦名高士峰。有石径逶迤,可登绝顶。山上有

  • 好景山

    ①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十五里。纡回起伏,凡景奇胜。《元和志》卷29龙溪县:“县东十五里至山,险绝无路。”《清一统志》谓即好景山。②一名石虎山。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漳浦县:好景山在“

  • 郑成功墓

    在今福建南安市南水头镇附近的康店复船山上。郑成功 (1624—1662),本名森,字大木。南安石井人。为我国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的民族英雄。南明永历十五年 (清顺治十八年,1661) 三月挥师东渡,翌

  • 涪水

    又作涪陵江。即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之乌江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涪陵郡,巴之南鄙,从枳南入,泝舟涪水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0黔州:“西有延江水,一名涪陵江。自牂柯北历播、费、思、黔等州北注岷

  • 红螺寺

    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十里红螺镇北。建于东晋永和四年(348)。原名大明寺。明正统年间改名护国资福寺。俗称红螺寺。主要建筑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。历代为佛教圣地

  • 凤冈街

    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昌江北岸凤冈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凤冈汛。

  • 芭州

    元初置,属太原路。治所在今山西保德县东北。至元二年(1265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