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源镇

罗源镇

五代王闽时置,属龙津县。即今福建南平市南罗源。宋属剑浦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: 剑浦县有罗源镇。明嘉靖 《延平府志》 卷4古迹: 废四镇,“延平旧有四镇,郡西门对岸谓之罗源镇,口自镇口而南十五里,地名罗源,其旧镇也”。


(1)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南罗源峡。北宋属剑浦县。后废。(2)在广东省四会市东北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 8900。镇人民政府驻罗源,人口990。清曾名罗源铺。1958年属地豆公社,1961年析置罗源公社。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漫水河西南部丘陵区。产稻、红烟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石灰石、铁矿。有石灰、水泥预制件、石料、塑料包装袋等厂。四良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望陵台 (臺)

    又名铜雀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。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曹操筑。唐岑参《登古邺城》 诗: “城隅南对望陵台,漳水东流不复回。”

  • 归化镇

    ①唐末置,属将乐县。即今福建泰宁县治。五代南唐保大三年(945)改为归化场。②金置,属厌次县。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归化街。③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平县:归化镇在“县南三十里(

  • 头巾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,西屿坪之北约四里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头巾屿“形如角巾”。

  • 符文河

   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符文水 “出峨眉山。有二水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符文水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出峨眉山洞中,北则白水,南则黑水,过双

  • 把平砦长官司

    ①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南六十里。后废。②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。寻属龙里卫。二十九年(1396)改属新添卫。清属贵定县。后废。

  • 临泾镇

   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三十里泾水南岸,与礼泉县接界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7泾阳县: 临泾镇“在县西北宜善乡,白渠贯其中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。

  • 三泉镇

    清置,属汾阳县。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南三泉镇。(1)在山西省汾阳市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泉,人口3420。因村有三股泉水而得名。1949年为汾阳县三区,1954年改三泉乡,1

  • 胡苏河

    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东南。《尚书· 禹贡 》 疏: “胡苏,其水下流,故曰胡苏。胡,下也,苏,流也。” 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“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,有徒骇,胡苏、鬲津,今见在成平、东光、鬲界中

  • 西峰镇

    清同治间筑城,即今甘肃西峰市。光绪《甘肃新通志》卷9:西峰镇“城周三里许,外环市廛,民居稠密,为繁盛首区”。

  • 长河

    ①一名东河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江阴县:长河“在县东南十里。自运河分流,经县东南十五里,由里山曰由里泾,又东南亦注于无锡县之新河”。②青弋江下游入江口别名。青弋江在今安徽芜湖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