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山
即阳台山。在今湖北汉川县南一里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天和三年(568),宽为沔州刺史,“请移城于羊蹄山,权以避水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阳台山“俗讹曰羊蹄山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阳台山。在今湖北省汉川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沔州刺史裴宽请迁城于羊蹄山以避水,即此。
即阳台山。在今湖北汉川县南一里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天和三年(568),宽为沔州刺史,“请移城于羊蹄山,权以避水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阳台山“俗讹曰羊蹄山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阳台山。在今湖北省汉川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沔州刺史裴宽请迁城于羊蹄山以避水,即此。
在今江西永丰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恩江“在永丰县治东南。合龙门江,径吉水入赣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恩江 “在永丰县南。旧名濒水,亦曰永丰水。源出乐安县及宁都州兴国县界,汇流经此
①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。为隋鹿城县治,唐至明为束鹿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三》:束鹿故城,“《旧志》:明天启二年,滹沱河决城圮,移治县南圈头市(今辛集市东南新城镇)。故城在今县北三十五里,今有旧城
即今安徽歙县东北扬溪河西岸北岸镇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卷1《都鄙》有北岸村。
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南。后撤销。旧县名。太岳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山西省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。1948年撤销,仍归各县。
即今四川彭州市北之湔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彭县:王村河“在县北三十里。源出九峰山,经堋口镇,又南至竹鸡河,合白水、黑水、中隋、乾溪、大隋、白鹿七河,注于沱江”。
即今浙江开化县北三十四里马金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浙江省开化县北部。面积94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金,人口 5080。传昔马、金两姓居此,后成街,名马金街。民国置镇,1950年废镇改乡
①在今陕西勉县东北云梦山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云梦山“在褒城县西北。俗名观山。最高处有云台观”。②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八里。《宋史·隐逸上·陈抟传》:陈抟隐居武当山九室岩,“移居华山云台观”。即此。《
西晋太康元年(280)以阳城县改名,属庐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西北六十里。隋开皇中废入庐陵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阳城县改名,治今江西省永丰县西北。属庐陵郡。隋废。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九里琅井。明初置琅井盐课司,分属安宁、黑井二提举。寻裁。移云南安宁州之安宁提举于此,改为琅井提举司,属云南楚雄府。清康熙时改直隶提举。民国于黑盐井置盐兴县,以琅井属之。(1)古地
即汉源坡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之石洞沟。《资治通鉴》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)胡注:“李昊《蜀高祖实录》:北军自白卫岭人头山后过,从小剑路至汉源驿出头倒入剑门,打破关砦。”即此。即“汉源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