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翁牛特旗

翁牛特旗

本翁牛特部,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 建翁牛特左、右翼二旗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左翼旗驻绰克温都尔,后迁今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,右翼旗驻哈特呼特朗,后迁今赤峰市西南老府镇 (西老府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,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称翁牛特旗。1946年以原翁牛特左旗置乌丹县,遂以原翁牛特右旗为翁牛特旗。1949年翁牛特旗驻乌敦套海 (原名东老府,在今翁牛特旗东南)。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1956年撤销乌丹县,并入翁牛特旗,翁牛特旗移驻乌丹镇。1969年划归辽宁省,1979 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、西拉木伦河南岸。属赤峰市。面积1.19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6.9万,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等民族,其中蒙古族占11%。辖7镇、9苏木、15乡。旗人民政府驻乌丹镇。翁牛特,蒙古语意为“诸王”。成吉思汗弟哈赤温之后裔巴颜岱洪果尔诺颜号所部为翁牛特。明为蒙古族翁牛特部驻牧地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置翁牛特左、右翼旗,属昭乌达盟。1913年翁牛特右翼旗划入赤峰县。1914年改属热河特别行政区,1928年特别行政区改设热河省,随属。1940年乌丹县划归翁牛特左翼旗。1946年复置乌丹县,翁牛特左翼旗改称翁牛特旗,治所乌敦套海。1947年与敖汉旗合并置翁敖联合旗,属热河专署。1949年复置翁牛特旗。1955年改为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,属热河省。1956年废热河省,划入内蒙古自治区,复翁牛特旗,属昭乌达盟。同年乌丹县并入,治所由乌敦套海迁治乌丹。1969年划入辽宁省,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83年撤昭乌达盟,设赤峰市,随属。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和七老图山北段余脉及其西麓,主要河流有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等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皮等,其中草原红牛和卡巴金种马为优良品种。农产有谷子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稻、烤烟等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铁、金、石灰石、珍珠石等。工业有化工、皮毛、皮革、酿酒、地毯、针织等。土特产有中国草原红牛、杏核、甘草、麻黄等。305国道、赤乌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辽永州城遗址、元全宁路古城遗址、金界壕和清代梵宗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谿

    亦名金溪究。今越南红河支流山阳河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 交阯女子徵侧、徵贰反,马援率军讨伐,建武十八年 (42) 春,“军至浪泊上,与贼战,破之,斩首数千级,降者万余人。援追徵侧等至禁谿,数败之,贼遂

  • 浪溪河

    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北浪溪河。融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4融州: 浪溪 “在融县东北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 浪溪江 “在融县东北六十里。一发源永宁州高望山; 一发源义宁县大罗山,西流至县界。又宝江

  • 訚岭

    即今浙江开化县东北银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开化县: 訚岭 “在县东北七十里,与遂安县分界”。

  • 东平墟

   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临海之东平镇。清设东平墟汛。

  • 修 (脩) 武

    战国赵邑。即今河南获嘉县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 》: 张仪说秦王,“赵氏,中央之国也,……引军而去,西攻修武,逾羊肠,降代、上党”。秦置修武县。

  • 大冶铁路

    清光绪十九年(1893)动工修建,次年竣工。从湖北大冶西北的铁山铺,东至长江南岸的石灰窑港。全长27公里。为大冶铁矿专用。今为武汉至大冶铁路的一段。

  • 回风岭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崖州:回风岭“在崖州(治今崖城镇)东一百二十里。以飓风不过此岭而名”。

  • 鸣犊河

    古河道。南出今山东高唐县南,北至河北景县南入屯氏河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清河郡灵县:“河水别出为鸣犊河,东北至修入屯氏河。” 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“永光五年,河决清河灵鸣犊口,而屯氏河绝。” 又 《水

  • 猫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包括大猫屿与小猫屿。清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3载大猫屿、小猫屿,谓 “土人呼为大猫、小猫”。

  • 郙阁

    或称郙阁道。在今陕西略阳县西二十里。东汉灵帝建宁三年 (170) 太守李翕建,时人勒铭颂之。赵明诚 《金石录》 有 “汉武都太守李翕碑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汉中府二》 引 《县志》,谓阁 “临江崖,高数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