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牛特部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首领为元太祖弟斡赤斤后裔、元末辽王阿札失里 (降明后授为泰宁卫指挥使) 的子孙。斡赤斤十二世孙巴彦岱洪果尔诺颜称所部为翁牛特 (明代汉译罔留或往流,意即 “王之部”)。天聪六年 (1632),其曾孙逊杜棱与叔栋岱青率部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皆授扎萨克,编分所部为二旗: 翁牛特左翼旗,牧地介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之间,约当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地; 翁牛特右翼旗,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,英金河流域,约当今内蒙古赤峰市及河北围场县部分地。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首领为元太祖弟斡赤斤后裔、元末辽王阿札失里 (降明后授为泰宁卫指挥使) 的子孙。斡赤斤十二世孙巴彦岱洪果尔诺颜称所部为翁牛特 (明代汉译罔留或往流,意即 “王之部”)。天聪六年 (1632),其曾孙逊杜棱与叔栋岱青率部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皆授扎萨克,编分所部为二旗: 翁牛特左翼旗,牧地介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之间,约当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地; 翁牛特右翼旗,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,英金河流域,约当今内蒙古赤峰市及河北围场县部分地。
在今云南镇雄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芒部军民府:却佐溪“在府西一百五十里。下流入白水江”。
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的城门,在今甘肃武威市。《晋书·秃发利鹿孤载记》: 建和年间,秃发傉檀袭姑臧,“耀兵于青阳门”,即此。
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中部。创建于明万历八年 (1580)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法雨寺 “在定海县补陀山。明建,初名海潮寺,本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,赐今额”。
即今四川阆中市。战国秦惠文王灭巴国后,张仪重建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8阆州:“阆中古城,本张仪城也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张仪城,“《图经》云:秦司马错执巴王以归,阆中遂筑此城。今仪庙存焉,谓之张仪
即唐长安之大明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北二里龙首原上。龙朔二年 (662) 兴建,取殿后蓬莱池为名。后改名大明宫。咸亨元年 (670) 改为含元宫,武后长安元年 (701) 复改大明宫。杜甫有 《忆昔献赋蓬
即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盐池。《清一统志·阿拉善厄鲁特》: 鸳鸯白盐池“在旗界。旧鸳鸯白盐池、小白盐池,皆在镇番卫西北二百二十里边外。明初会设鹾司,后因边外商贾不行,故废”。
清宣统二年(1910)改绥芬府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宁古塔城(今黑龙江省宁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宁安、海林、牡丹江市一带。1913年降为宁安县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改绥芬府置,治宁古塔城(今黑龙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即今贵州晴隆县南马乃营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8普安县:“国朝顺治十八年,普安州属马乃营土目叛,总督赵廷臣讨平之。”
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北。东汉省。北魏复置,属陇东郡。隋废。②唐贞观八年(634)废石门、盐泉等县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盐津县境。天宝元年(742)废入义宾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
战国赵邑,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襄子灭知氏,“遂祠三神于百邑,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