腻革龙
又称革龙。在今云南丘北县西南一百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直隶州》: 革龙山 “在废维摩州。明末沙定洲遁归,屯田此山,李定国围三年乃克之。今城址尚存,为通广西驿路”。彝语 “腻” 为红,“革” 为弯,“龙” 为城,意即红土弯的城。其南的大城山,即因沙定洲建城堡与李定国相持而得名。
又称革龙。在今云南丘北县西南一百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直隶州》: 革龙山 “在废维摩州。明末沙定洲遁归,屯田此山,李定国围三年乃克之。今城址尚存,为通广西驿路”。彝语 “腻” 为红,“革” 为弯,“龙” 为城,意即红土弯的城。其南的大城山,即因沙定洲建城堡与李定国相持而得名。
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里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少孤,不知其墓,殡于五父之衢。”又,《左传》:襄公十一年(前562),季武子将作三军,“乃盟诸僖闳,诅诸五父之衢”。杜注:“五父衢,道名。在鲁国东南。”
即今河北鸡泽县西南十八里浮图店乡。《清一统志 · 广平府二》: 浮图店堡 “周三里”。
①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南朝梁僧宝志曾结庵于此。明万历间在此建隆昌寺,后改名慧居寺。②在今广西横县南二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宁浦县有 “宝华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宝华山 “山顶尝有宝异
北宋置,属庆阳府。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胜羌砦: “宋时与金汤、柔远诸砦并为控扼要地。”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置,在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南。属庆州。后废。
①明永乐中置,属会同县。即今湖南会同县南十八里连山乡。②清置,属锦县。即今辽宁葫芦岛市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0:连山堡在“(锦县)城西南八十里”。
即今山西昔阳县东南赵壁河。源于和顺县东北,北流至昔阳县东二十五里南界都村附近入松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和顺县:水神水“源出县东七里涉河谷,北流经乐平县东南八十里水神谷,合沾水”。
在今山东青岛市西南黄岛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胶州 “石臼岛” 条下: “黄岛在州东南六十里海中。旧有居民,后因倭寇,其地遂墟。”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十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阳县: 洞灵山 “有岩洞池泉之胜”。
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兴福镇。清道光《博兴县志》:东南有兴福镇。(1)在山东省博兴县东南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福,人口1.9万。村始建于西汉初,后因村南建洪福寺,故名兴福庄。明
西汉建元三年(前138)建,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。因与长安城西便门相对,又称便桥。唐时亦名咸阳桥。是汉、唐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、巴蜀的交通要道。唐末废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)重修,后毁。明改为浮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