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岭
在今贵州省南部。为乌江与西江水系分水岭。山深箐密,其中故为苗族所居,因名。
在贵州省南部,西起北盘江岸,东到黔、湘边界,余脉伸入湘、桂两省区。因为苗族所居而得名。东西走向,无明显山脊线。一般海拔 1000 米以上。有雷公山(2179 米)、斗篷山(1961 米)、云雾山(1806 米)等高峰。除雷公山以东由变质岩构成外,大部由石灰岩构成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北坡平缓,南坡受河流切割强烈。为乌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的分水岭。重要林区,以杉木驰名,富经济林。
在今贵州省南部。为乌江与西江水系分水岭。山深箐密,其中故为苗族所居,因名。
在贵州省南部,西起北盘江岸,东到黔、湘边界,余脉伸入湘、桂两省区。因为苗族所居而得名。东西走向,无明显山脊线。一般海拔 1000 米以上。有雷公山(2179 米)、斗篷山(1961 米)、云雾山(1806 米)等高峰。除雷公山以东由变质岩构成外,大部由石灰岩构成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北坡平缓,南坡受河流切割强烈。为乌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的分水岭。重要林区,以杉木驰名,富经济林。
指今河南孟县南古黄河中之沙洲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(529),“尔朱荣与 (元)颢相持于河上。……有夏州义士为颢守河口渚,阴与荣通谋”。胡三省注: “ 《水经注》 曰: 河中渚上有河平侯
明置,属盘石卫。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后所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: 盘石守御后千户所在 “乐清县东三里。成化五年自盘石卫城移置此,仍隶盘石卫”。清初废。
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周塘驿 “在县东南。万历四年建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 周塘驿 “在兴宁县东南六十里。为惠、潮二府往来之道”。
清置,属驻藏大臣。治所在今西藏察隅县西北。宣统三年 (1911) 改设桑昂委员,属四川省。1912年改置科麦县。后复改桑昂曲宗。1960年改设桑昂曲县,驻吉公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察隅
①即小酉山。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》:小酉山“在沅陵县西北二十里。一名乌速山。亦名酉阳山”。②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酉阳宣抚司:酉阳山在“司西北百八十
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浩齐特右翼旗。清顺治十年(1653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乌尤特。本世纪40年代移驻阿由勒哈庙(今锡林浩特市西北阿由勒海)。1949年并入西部联合旗。
①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磁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二年 (前234),“秦攻武城,扈辄率师救之,军败,死焉”。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一》:武城 “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。秦遣武安君
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黄金山北麓。系唐开元二年 (714) 鸿胪卿崔忻奉敕赴靺鞨封大祚荣为左骁骑卫员外大将军、渤海郡王,归程所凿,故以鸿胪井名之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鸿胪井二 “在金州旅顺口黄山之
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,与花莲县交界处。中央山脉最高峰,海拔3805米。布农语原称此山为马博拉斯,意即“白发”,喻冬季山顶多积雪。后以神话传说,少女秀姑入山取宝冻死山中,故名。在台湾省本岛中部,南投、花
清置,属榆次县。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八里源涡村。清时商业繁盛。古镇名。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。清为大聚落,是商旅止宿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