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芨山
在今福建南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南安县: 英芨山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山势盘踞数十里, 中峰尖而势差伏, 旁二峰两翼张, 如鹰振翼,一名鹰山。下有英洋溪,俗名英溪”。
在今福建南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南安县: 英芨山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山势盘踞数十里, 中峰尖而势差伏, 旁二峰两翼张, 如鹰振翼,一名鹰山。下有英洋溪,俗名英溪”。
亦名金台山、金堂峡山。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新都县“有金堂山,水通于巴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31金堂县: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
唐贞元十二年(796)置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镇安附近。后废。唐贞元十二年(796年)置,治今越南安沛省镇安附近。后废。
唐武德五年(622)分南宾、安京二县地置,属钦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8如和县:“因县西南四十里如和山为名。”景云二年(711)属邕州。北宋景祐二年(1035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
在今浙江诸暨市西五泄镇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诸暨县:五泄山“在县西五十里。 自山五级泄水以至溪,山川最为秀绝”。有小雁荡之称。
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驮鼋溪“发源都结州,流经县西岜空山,又东合大江”。
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一》: 箐青山 “在平武县东南六十里。重峰叠嶂,树木森郁。北通青川所。有南溪出此,流入白水”。
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。清咸丰《淅川厅志》卷1:上集街“在板桥保。城北五十里,有小集”。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6鄂州:万金堤“在城西南隅长堤之外。绍熙间役大军筑之,仍建压江亭其上”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共乐镇。一说在今五里乡营盘村。《宋史·林广传》:元丰间,讨泸蛮乞弟“师行有二途,从纳溪抵江门近而险,从宁远抵乐共坝远而平”。
在今湖北钟祥市南一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44长寿县: 金港 “在县南二百步。 源出木山”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钟祥县: 金港在 “府南一里。源出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