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蒲州

蒲州

①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泰州置,治所在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河中府蒲州: “因蒲坂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、万荣、临猗、芮城等市县地。隋改治所蒲坂县为河东县,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河东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桑泉县 (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四十里临晋镇),三年 (620) 移治河东县 (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开元八年 (720) 升河中府,同年仍改蒲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河东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为蒲州,乾元三年 (760) 又升河中府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为蒲州,天德元年 (1149) 复为河中府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置蒲州,清雍正六年(1728) 升蒲州府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高阳县 (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)。大业初废。

③金兴定五年 (1221) 升蒲县置,治所即今山西蒲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蒲县、大宁县地。元初废。

④在今湖南永州市东南潇水之滨。柳宗元在永州为官时游此,写有 《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》 诗。清康熙 《永州府志》 卷7 山川志: “香零山,在城东。柳子厚常登蒲州石矶以望之。”


(1)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以泰州改置,治蒲坂县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河东郡,义宁元年(617年)复为蒲州。治桑泉县(今临猗县西南临晋镇)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移治河东县(今蒲州镇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永济、河津、临猗、闻喜、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地区。开元元年(713年)曾升为河中府,旋仍为蒲州。乾元三年(760年)又升为河中府。属河东道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改为蒲州。属河东南路。天德元年(1149年)复为河中府。以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为蒲州,省州治河东县入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、河津、临猗、万荣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。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,六年升为蒲州府。为晋、陕间交通咽喉,历为军事重地。(2)金兴定五年(1221年)升蒲县置,治今山西省蒲县。辖境相当今蒲县、大宁二县地。属河南东路地。蒙古复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油戍

    亦作江由戍、江油关。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景元四年(263)冬,“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境七百余里,凿山通道,造作桥阁。……先登至江由,蜀守将马邈降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三穗县

    1928年改灵山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。据1985年版《贵州省志》(地理志上册)称:灵山县改名三穗县,是因这一年“当地有‘一禾三穗’的喜庆得名”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

  • 永兴宁陵

    南朝宋武父孝皇帝陵。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徒县:永兴宁陵“在县东南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千佛顶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右侧。海拔3045米。清道光《峨眉山志》卷2:千佛顶“在山顶,即千佛岩,下多高人隐此”。

  • 阎水

    在今江西安福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阎水 “在安福县东三十里。源出阎岭,流入王江口”。

  • 平羌山

   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十五里,临青衣江。《寰宇记》卷74夹江县:“平羌化山在县西一十里。《图经》云:天下二十四化,此其一也。道士常正一得道此山,丹灶履迹存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:平羌山在“县西十五里。

  • 毖水

   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临颍县 “小溵水” 条: “毖水在县西十里。或曰,小溵水之支流也。唐元和十年,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,败之于毖水上。”

  • 西集厂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西集镇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黑龙江省巴彦州西北有西集厂。民国《呼兰府志》卷1:“西集场,在(巴彦)州西三十五里。北负少陵山,南凭泥玛尔山,中峡而居。又名双山堡。西通呼兰,北

  • 安阳城

    ①在今山东曹县东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宋义救赵,“行至安阳,留四十六日不进”。又,《傅宽传》:傅宽“从攻安阳、杠里”。《正义》谓“今宋州楚丘县西十里安阳故城是也”。②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西四十里。《

  • 临原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朐县东。元朔二年 (前127) 封甾川懿王子始昌为侯国。东汉省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年),武帝封甾川懿王子始昌为临原侯,置临原侯国,治今山东省临朐县东。属琅邪郡。东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