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湖镇
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蚌湖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潜江县 “白洑驿” 条下,“蚌湖、芦洑头亦为巡警处。盖其地皆接通江、汉,盗贼易于出没”。民国置镇。
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西北部。面积17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蚌湖圩,人口4310。镇以驻地名。因此地原有一湖,湖中多蚌,故名。原属番禺县第十区。1958年划入广州市郊区。1960年设蚌湖公社。1984年改设蚌湖区。1986年撤区建蚌湖镇。地处流溪河下游沿岸平原。主产稻、花生,并产蔬菜、甘蔗。有纺纱、服装、手袋、电子等厂。流溪河通航。
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蚌湖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潜江县 “白洑驿” 条下,“蚌湖、芦洑头亦为巡警处。盖其地皆接通江、汉,盗贼易于出没”。民国置镇。
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西北部。面积17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蚌湖圩,人口4310。镇以驻地名。因此地原有一湖,湖中多蚌,故名。原属番禺县第十区。1958年划入广州市郊区。1960年设蚌湖公社。1984年改设蚌湖区。1986年撤区建蚌湖镇。地处流溪河下游沿岸平原。主产稻、花生,并产蔬菜、甘蔗。有纺纱、服装、手袋、电子等厂。流溪河通航。
在今青海乐都县西湟水之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德固砦: “南至渴驴岭一十里。”
北宋雍熙二年 (985) 改两浙西、南路置,治所在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置福建行中书省。北宋雍熙二年(985年)改两浙西、南路置,治福州(今福建福州市
即陕陌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6陕县: “陕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”古地区名。即“陕陌”。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。周成王时周、召二公分主之地。《括地志》:“陕原在陕县西南二十五里,(周、召二公)分
即好水川。今宁夏隆德县之渝水。《宋史·任福传》:庆历初,福率军与西夏军战于张家堡后,“与(桑)懌合军屯好水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隆德县:好水在“县东二里。源出固原州界六盘山,西南流,合于庄浪县之苦水
南宋宝祐三年 (1255) 为抗蒙元建,属长宁军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同心乡凌霄山上。今四十八道拐石岩上有 《宋代建城纪事石刻》。明代属戎县,为都掌族重要山城要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凌霄城,“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属南阳郡。后为西汝南、北义阳二郡治。北魏属南阳郡。孝昌中为舞阴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显冈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
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四十五里银窝湾满族自治乡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热河省围场县: “县属银窝沟,距县市三十里。户数一百,人口七百五十,内商家二十户。有公安分局,邮政局,小学校。”
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附近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 “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卢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东海郡朐县: “有伊卢乡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11海州朐山县: 钟离昧故城“在县南一百里。项羽将钟
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。《魏书·刁雍传》:太平真君五年(444),薄骨律镇将刁雍表曰:“富平西南三十里,有艾山,南北二十六里,东西四十五里,凿以通河,似禹旧迹。其两岸作溉田大渠,广十余步,山南引水入此渠中
亦作陆家阪市。即今安徽肥东县南湖滨乡。清光绪《续修庐州府志》卷3:陆家汛“(距城)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