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賨城

賨城

①战国时古賨国城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南城坝古城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长老言,宕渠盖故賨国,今有賨城、卢城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62渠州: 古賨国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 曰: 故賨城在流江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晋中兴书》: 賨者,廪君之苗裔也。巴氏子务相乘土船而浮,众异之,立为廪君,子孙列布于巴中。秦并天下,薄其赋税,人出钱四十,巴人谓赋为賨,遂因名焉。后佐高祖定天下,喜歌舞,所谓巴渝舞也”。

②唐新宁县城。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南三十里高锋乡 (旧县坝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新宁县: “贞观八年,移治賨城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37新宁县: “唐贞观八年,自今县西北十里移魏所置新宁县于废开州城,其城俗呼谓之賨城。” 即今县理是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离狐县

    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曹州南华县: “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,常为神狐所穿穴,遂移城濮水北,故曰离狐。”东汉属济阴郡。东晋侨治单父县 (今山东单县南一里)。北魏徙治今菏

  • 红草沟

    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“义院口关”条载:“又北二十八里曰三岔口,又北三十五里曰红草沟。景泰中,朵颜来犯县北之车渠庄,官军击败之于红草沟,是也。”

  • 须朐

    即须句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二年 (前638),“伐邾,取须句,反其君焉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须朐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北径须朐城西,城临侧济水,故须朐国也。”

  • 钱仓千户所

    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 置,属昌国卫。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三十四里钱仓村。清改钱仓寨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北钱仓村,属宁波府。清废。

  • 京口戍

    即今江苏镇江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丹徒县: “吴为京口戍,晋置南徐州。”

  • 赤狄

    春秋时部落名,狄之一种。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一带。《春秋》:宣公三年(前606),“秋,赤狄侵齐”。又,宣公十五年,“六月癸卯,晋师灭赤狄潞氏”。

  • 新马镇

    北宋置,属虹县。在今安徽泗县北。

  • 好水川

    ①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白音巨流河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②亦名好水。又名甜水河。即今宁夏隆德县境之渝河。《宋史·西夏国传》:庆历元年(10

  • 八王陵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东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朱元璋第六子桢封为楚王,驻江夏县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)。死后建陵寝于此。继有庄、宪、康、靖、端、愍、恭诸王均葬于此。

  • 仓松县

    东汉改苍松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十六国后凉改名昌松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