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越城

越城

①又称蠡城、越台。春秋周元王四年(前472) 范蠡所筑。故址在今南京市中华门外长干桥附近。《晋书·明帝纪》: 东晋太宁二年 (324)帝遣段秀等千人渡水,“战于越城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
②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八里石湖旁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8: 越城 “在胥门外。越伐吴,吴王在姑苏,越筑此城以逼之。城堞仿佛具在,高者犹丈余,阔亦三丈,而幅员不甚广”。今遗址尚存。

③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越城岭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7全义县: “故越城,在县西南五十里。汉高后时,遣周灶击南越,赵佗踞险为城,灶不能逾岭,即此也。”

④古越巂郡城。在今四川西昌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四》 越巂: “汉郡名,武帝置。……后周于越城置严州。”


(1)又称范蠡城,俗称越台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,相传春秋越范蠡筑。(2)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石湖旁。春秋时越军攻吴筑此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安门

    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。原为明、清皇城之正门。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17),初名承天门。清顺治八年(1651)重修,改名天安门。城门五阙,重楼九间,通高33.7米。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

  • 塞峡

    一名鹫峡。在今甘肃西和县东北石堡乡大湾家峡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建安水又东北,径塞峡。元嘉九年宋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伐杨难当,难当将妻子北奔,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,即是峡矣。”

  • 安边场

   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安边场在“治西九十里”。《清史稿·殷化行传》:康熙二十一年(1681),与吴三桂将胡国柱“迭战安边”。即此。

  • 伽师城

    在今新疆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。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。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。属安西都护府。后废。

  • 东省

    指今东北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。民国二十年《东北年鉴》:“所谓东省,即指奉、吉、黑而言之。”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,首始用此名。

  • 治水

    ①上游即今山西、河北境内的桑干河及永定河。自今北京市西南卢沟桥以下,故道在今永定河以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雁门郡阴馆县: “累头山,治水所出,东至泉州入海。”②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浚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
  • 诺特津冈藏拉

    一名弩金冈苍山。即今西藏江孜县东之宁金岗桑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9载: “西番 (藏) 语: 诺特津,罗刹也。冈藏,净雪也。山形险恶多雪,故名。” 年楚河源于此。

  • 碧霞宫

   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绝顶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“宋真宗东封,构昭应祠,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。金改称为昭应观。明洪武中修。成化间改祠为宫。宏治中,名灵应。嘉靖中,名碧霞。”于此望云,常得奔腾缥渺之观

  • 邵甸县

    蒙古宪宗七年(1257)置邵甸千户,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邵甸县,后属嵩明州。治所在白邑村(今云南嵩明县西三十三里白邑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名为束甸, 以束为邵。”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后废入

  • 茫部路

    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于茫布部置茫部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、威信、彝良等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茫部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