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达拉特旗

达拉特旗

即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后旗。清顺治六年(1649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大树湾乡一带。民国间属绥远省。20世纪40年代迁今达拉特旗驻地树林召镇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“达拉特”系蒙古语,其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:(1)认为“达拉”意为七十,后加“特”表示复数,“达拉特”意为七十之部,该部很可能是由70个勇士,或者贵族的子孙繁衍而成;(2)认为词根原为“达鲁”,方言呼为“达拉”,即肩胛骨,后加表示复数的“特”,意为(祭)肩胛骨之部, 因该部有祭祀胛骨的习俗。据传他们的祖宗是守护窝阔台伊金神灵及肩胛骨的达尔扈特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、黄河南岸。属鄂尔多斯市。面积 8200 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,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、朝鲜、壮等民族。辖1镇、21乡、1苏木。旗人民政府驻树林召镇。达拉特,蒙古语含义有二说:一说“达拉”意为“七十”,“特”表示复数,总为“七十之部”;一说原为“达鲁”,方言呼为“达拉”,“特”表示复数意为肩(祭)胛骨之部。明天顺年间蒙古族入牧,正德五年(1510年)达延汗统一蒙古后,属鄂尔多斯万户。王爱召为万户济农驻所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以达拉特部属地置鄂尔多斯左翼后旗,俗称达拉特旗。扎萨克初驻巴尔哈逊湖(今树林召)。清末黄河两岸垦区属乌兰察布盟、伊克昭盟垦务局。1925年西北部黄河北岸垦区大部分划给临河设治局,东部黄河南岸部分垦区划属包头、萨拉齐二县。1941年属绥远省第三区行政专员督察公署。1950年废除旧制成立达拉特旗人民政府。初治旦展召,1953年移治树林召。1954年绥远省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2001年改属鄂尔多斯市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库布其沙带是“三北”防护林带的重点治理区。农产小麦、糜黍、玉米、高粱、向日葵、胡麻、甜菜等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工业有电力、白粉球、化肥、造纸、制糖、橡胶等厂和煤矿、石英砂矿。包神铁路、210国道经此。古迹有王爱召遗址。旅游地有响沙湾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都场

    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中都镇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中都乡在“县西二百五十里。有中都、会隆二场”。

  • 安塞县

    元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迁治真武洞,即今安塞县。在陕西省北部、延河上游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984 平方千米。

  • 阳地隘口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七年(1374)改阳地隘宣慰司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北隘口藏族乡。清仍置长官司,属龙安府。后废。

  • 山阳湾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城北。原淮水至此因曲折而流速湍急,故漕舟多有沉溺之患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部。旧为淮河河曲,流急水湍,漕舟常有沉溺之患。

  • 滥泉

   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青) 山之东有滥泉,即青溪之源也。口径数丈,其深不测,其泉甚灵洁,至于炎阳有亢,阴雨无时,以秽物投之,辄能暴雨。”

  • 上洋口

    即今福建顺昌县东洋口镇,为水路要津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移王台通判驻此。

  • 大小涧埠

    在今广东德庆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大小涧阜“在州东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盐边县

    1913年改盐边厅置,属四川建昌道。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健康镇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9年改属西康省。1955年仍属四川省。1991年迁治大坪地。在四川省西南部,西邻云南省。属攀枝花市。面积3

  • 渠阳县

    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。七年 (624) 废。②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 置,属诚州。治所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水东岸。六年 (1083)为诚州治。元祐二年

  • 护城堤

    一名三里堤。在今河南开封市。民国《续河南通志》卷7:护城堤“离(开封)府城三里,一名三里堤。西北接金村,绕城围抱,东南直抵苏村。盖前代筑以防水者。或云,因隋堤遗址,后被河水冲圯。明正统间,巡抚于谦因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