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远安县

远安县

北周武成元年(559)改高安县置,为汶阳郡治。治所在亭子山下(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)。隋大业初属夷陵郡。唐属硖州。元属硖州路。明属夷陵州,成化四年(1468)移治东庄坪(今远安县)。崇祯末移治鸣凤山(今远安县西南)。清康熙初还治今远安县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属荆门州。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中部偏西。属宜昌市。面积 1752 平方千米。人口19.5万。辖6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鸣凤镇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年)置远安县,属峡州。据清同治《远安县志》,因其近瑶而远离京城得名,意为“邻近少数民族,距京城远,愿安宁相处”。《郡县释名》湖广卷上:远安县“以其地近瑶而远置之,故云远安”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属夷陵郡。唐属峡州。元属峡州路。明属夷陵州。成化四年(1468年)迁治今县东,崇祯十三年(1640年)迁今治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荆州府,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属荆门直隶州。1914年属襄阳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宜昌专区,1959年属宜都工业区,1961年复属宜昌专区。1970年属宜昌地区,1992年属宜昌市。地处鄂西山地东部边缘,西部属大巴山余脉,东部属荆山,中部为沮河河谷平原,西北部有断江河,沮河纵贯中部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等,特产蚕茧、茶叶、木耳、核桃等。为湖北省茯苓、天麻重要产区。垭丝、鹿苑茶为地方名产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磷、铜等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轻纺、食品等。保宜、荷当公路在境内交会。名胜古迹有鸣凤山、回马坡、鹿苑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宜川县

    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属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东南。后复为唐兴县。(1)古县名。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东南。属鄚州。寻复改唐兴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偏北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

  • 青鹤观

    即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。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陕南县治此。

  • 太阳岭

   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:太阳岭在“府东北五十五里。高峻若与太阳齐,逾岭即浦江县界”。

  • 下八义

    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八美镇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下八义土百户。后废。

  • 义渠县

    秦惠文君十一年(前327)置,后为北地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西峰市东境。西汉改为义渠道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建武六年(30),冯异攻隗嚣,“进军义渠,并领北地太守事”。后废。古县名。战国秦惠文王十一年(前

  • 汾州府

    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升汾州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汾阳县(今山西汾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、孝义、平遥、介休、石楼、临县、宁乡、离石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置,治汾阳县

  • 临川县

    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临汝县置,为抚州治。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五里。大业初为临川郡治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为抚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 仍为临川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抚州治。宝应

  • 鹗岭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鹗岭 “在县东。嘉靖八年,倭寇乐清、登鹗岭,因徙白沙巡司戍于此”。

  • 苏拉瓦克山

    在今新疆民丰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2:苏拉瓦克山“或作梭罗瓦克,洪图作索尔戛克,即大金厂,在于阗县境东。译言当风扬沙也。盖以土人挖金,当风扬沙得名”。

  • 沔水

    即今汉水。《尚书·禹贡》 梁州:“浮于潜,逾于沔。”据《水经注》: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,一名沮水者为沔水;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。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武都郡武都县:“东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