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贤场
又名国清寺场。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。清道光 《安岳县志》 卷7: “有场曰通贤,盖以溪名之也。”
又名国清寺场。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。清道光 《安岳县志》 卷7: “有场曰通贤,盖以溪名之也。”
唐贞观九年(635)改西冉州羁縻州置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属绥州。治所在开疆县(今陕西米脂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、吴堡和米脂县北部、横山县东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置,治抚宁县(今陕西米脂县龙泉河侧)。属绥州。辖境相
在今湖北枝江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枝江县 “芦洲” 条下: “浰洲在县东二十里江中。……广十余里,民耕其上。”
一名五堡。即今新疆西五堡乡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 卷9: 拉布楚喀 “亦名五堡。……东距哈密城一百四十里。境有村庄凡十三,泉九处,小河一道”。
①在今浙江兰溪市西北三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金履祥墓“在兰溪县西北仁山后”。元金履祥(1232—1303)晚年讲学于仁山之下,学者称仁山先生。②在今广东中山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香
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泗渡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遵义县:四渡站在“城北六十里”。
北宋置,属盱眙县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三十里龟山下。
即今山西永和县西仙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域谷水东启荒原,西历长溪,西南入于河。”
唐贞观中置,属羁縻琰州。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年间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属黔州。后废。
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三门山。王翰《游三门记》:“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。循河至三门,中曰神门,南曰鬼门,北曰人门。水行其间,声激如雷,而鬼门尤为险恶。舟筏一入,鲜有得脱。三门之广,约二十尺。其东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