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林寺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下。有唐欧阳询书道林寺碑。宋圆悟禅师居此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宋朱、张讲学时,从游者众,建道林精舍以居学者,后归于寺。”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下。有唐欧阳询书道林寺碑。宋圆悟禅师居此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宋朱、张讲学时,从游者众,建道林精舍以居学者,后归于寺。”
①战国秦建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昭襄王五十年 (前257),“初作河桥”。《正义》: “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,渡河至蒲州,今蒲津桥也。”②西晋泰
即今辽宁锦县西北沈家台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义州图:“西南有沈家台。”
在今辽宁彰武县东、新民县东北。为辽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 养息牧河 “在广宁县东北。 亦作杨木河。 源出边外察罕和硕冈, 流二百十里,由彰武台边门西入境,东南
战国秦蜀守李冰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部及南部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西南两江(郫江、检江)有七桥……长老传言:李冰造七桥,上应七星。”故名。在检江(流江)上有万里桥、笮桥;郫江上有市桥、江桥
金置,属行唐县。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秦台乡。
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隅。《清一统志 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江南通志》 曰: “相传浚河时积土而成。” 又引 《扬州府志》 曰: “其上构堂,董其昌题曰康山草堂,为康海与客燕饮弹琵琶处。”②又名东山。在今
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:太阳岭在“府东北五十五里。高峻若与太阳齐,逾岭即浦江县界”。
即今云南建水县东南五十里普雄乡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建水县东南有普雄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建水县东南部。普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340。以建村人普雄为名。产稻、玉米
亦作刘公堰。又名糜枣堰。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郊九里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成都县“浣花溪”条下:九里堤,“宋乾德中圯,守臣刘熙古修筑,一号刘公堤”。
在今陕西蓝田县南十里峣山间辋川风景区。唐王维有 《栾家濑》 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