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邵武县

邵武县

西晋太康三年(282)改昭武县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4邵武军《军沿革》:象之按“晋改昭武曰邵武,避司马昭讳也”。东晋太宁元年(323)改名邵阳县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)复为邵武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十二年(592)复置,属抚州。大业三年(607)属临川郡。唐属建州。五代闽通文初(后晋开运初)又改名昭武县。南唐保大六年(948)复为邵武县。宋为邵武军治。元为邵武路治。明、清为邵武府治。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83年改设邵武市。宋置有银场三,铁场二,铜场一。境内地势险要,古有“铁邵武”之称。


古旧县名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改昭武县置,治今福建省邵武市西北故县街。属建安郡。后历有废置。隋属临川郡,唐属连州,宋至清为邵武军、邵武路、邵武府治。1983年撤销,改设邵武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扬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扬州置,属淮东道宣慰司。治所在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六合、扬州、泰州、海安等县市以南及安徽滁州市和全椒、来安二县地。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为淮

  • 三吴

    古地区名。三国吴韦昭著有《三吴郡国志》,其书久佚,所指“三吴”不详。其后说法不一: 《水经注》以吴郡、吴兴、会稽三郡为三吴,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、以南和浙江绍兴、宁波一带;唐杜佑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以吴

  • 新添帐

    辽置,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,汗乌拉苏木 (彦吉嘎苏莫) 境。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牛心帐 “东北逾山,乃东行二十余里,又北十里至中顿。过顿,北行稍东,三十里至新添帐。帐之东南有土山,痹迤盘折,

  • 明阿特部

   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本属准噶尔,乾隆二十年(1755) 降清,后复从阿睦尔撒纳叛乱; 乱定,被并入和托辉特多尔济车登旗。三十一年,以其众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,编为一旗

  • 㡉侯国

    东汉改㡉县置, 属东莱郡。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三国魏复为㡉县。东汉时改㡉县置,治今山东省龙口市南。属东莱郡。三国魏复改㡉县。

  • 三春集

    即今山东东明县西南三春集镇。旧属河南长垣县,民国初置县佐。后划归东明县。

  • 赫勒洪德

    亦作赫尔洪特。即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西南赫尔洪德站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胪滨府有“赫勒洪德”站,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。

  • 双城厅

    清光绪八年(1882)置,直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双城堡(今黑龙江省双城市)。宣统元年(1909)升为双城府。清光绪六年(1881年)置双城直隶厅。治今黑龙江省双城市。宣统元年(1909年)升为府。

  • 永思陵

    南宋高宗陵墓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

  • 建兴郡

    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,治所在阳阿县 (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)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和平五年 (464) 复置,永安中又废。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