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邺县

邺县

①战国魏置,秦属邯郸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西汉为魏郡治。东汉末相继为冀州、相州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为魏王,定都于此。三国魏都洛阳,邺仍为五都之一。十六国后赵、前燕、北朝东魏、北齐皆定都于此。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富的大都市之一。有两城,南北相连,北城为曹魏因旧城增筑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城之西北有三台(按:即冰井、铜爵、金虎),皆因城为之基,巍然崇举,其高若山……城东西七里,南北五里。”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、三台村以东一带。南城为东魏初年高欢所筑,城周二十五里,大于北城。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漳河之南河图、倪辛庄以南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城毁, 改邺县为灵芝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为邺县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入临漳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。北齐废。

③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临漳县漳河以南及安阳县部分地区析置,治辛店集(今河南安阳县北辛店乡)。1949年改属平原省,徙治崇义村(在今河北临漳县南)。1952年复属河南省,迁治白壁集(今河南安阳县东白壁镇)。1954年撤销,并入安阳县。


古旧县名。战国魏置,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。秦属邯郸郡。汉为魏郡治。西晋建兴初改临漳县,寻复名邺县,仍为魏郡治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移治安阳城(今河南安阳市),原址改置灵芝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邺县为安阳县,复改灵芝县为邺县。属魏郡。唐属相州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废。1949年复置,治今崇义集。1952年移治白壁集。1954年撤销,并入安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政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新城县置,属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南新政镇。先天初属阆州。天宝初属阆中郡,乾元初复阆州。北宋元丰五年(1082) 徙治晋安故城 (今南部县西北)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

  • 义安县

    ①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)以流民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州市境。南齐为义安左县。后废。②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汉水南岸。后废。西魏复置,为长湖郡治。北周末改置常平县。③唐末置,属宣

  • 大仓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,渔翁岛与白沙岛之间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大仓屿“澎民罕到,只一圹土耳”。今有大仓村。

  • 六里坪集

    即今湖北丹江口市西一百里六里坪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均州西南有六里坪集。

  • 龙蓬州

    即龙逢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

  • 龙勒府

    隋大业十一年(615)于汉龙勒故城置,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。唐武德二年(619)改置寿昌县。

  • 石盆渡

   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象山港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石盆渡在“县东七十里。滨海诸支港所经,路达象山县”。

  • 赤岸泽

   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大象二年(580),“行幸同州……自应天至于赤岸泽”。即此。今湮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大象二年(580年),宣帝行幸同州,“自应门至于赤岸泽,

  • 焉支山

    亦名燕支山、删丹山。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黄山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 元狩二年 (前121),“去病将万骑出陇西,……过焉支山千有余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1引 《西河旧事》 云: “焉支山东西百余里,南

  • 上潘州

    北宋分潘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明曹学佺卷31《边防记》:“宋时分上、中、下潘三州。今阿失寨即上潘州。”元属吐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