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钟 (鍾) 山

钟 (鍾) 山

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芒干水出塞外,南径钟山,山即阴山,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,阴山东西千余里,单于之苑囿也,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,匈奴失阴山,过之未尝不哭,谓此山也。”

②又名金陵山、蒋山、紫金山。即今江苏南京市区东紫金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25 “石头城” 条记诸葛亮云: “钟山龙盘”,即此。同书 “钟山” 条引 《舆地志》 云: “古金陵山也,邑县之名,皆由此而立。吴大帝蒋子文发神异于此,封之为蒋侯,改山曰蒋山。宋复名钟山。梁武帝于西麓置爱敬寺,江表上已常游于此,为众山之杰。”

③在今浙江开化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开化县: 钟山在 “县治北二里。金溪经其下。一名覆釜山,县之主山也”。

④在今江西分宜县东、新余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宜春县: 钟山 “在州东九十里。裴子野《宋略》 云,永嘉元年,此山因洪水有大钟从山流出,时人得之,送上验铭,云是秦时乐器,因以为名。又按 《安成记》 云,钟山临水阻峻,春夏则湍洑涌沸,喷上白沙如米,两岸石上各九十余里,名曰米沙。以之候岁,若一岸偏饶,则其方丰穰,民以为准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分宜县: 钟山在 “县东十里。山有巨石临江如峡,亦名钟山峡。峡长九十余里,与新喻县接界。峡中之水即宜春江也”。

⑤即伊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河南郡兴泰县 “有钟山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 正义: “伊阙山今名钟山。”

⑥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钟山县 “有钟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一》: 钟山 “在信阳州东南十八里。隋以此名县”。

⑦在今湖北襄阳县境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襄阳郡襄阳县: “有钟山。”

⑧一名三钟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 王莽末 “常等与 (成) 丹、(张) 印收散卒入蒌溪,劫略钟、龙间,众复振”。唐李贤注:“隋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。”

⑨亦名钟留山。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连山县: “旧治在县 (今连山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 西北钟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连山厅》: 钟留山 “在厅西北四十里。其状如钟。旧县治在此”。

⑩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邓川州: 钟山在 “州 (今邓川镇) 北十五里。《滇纪》 云,唐开元中,邆赕诏酋咩罗皮据大厘,为南诏所攻,率其部据钟山之险以自守,即此山也”。

(11)在今陕西子长县西三十里安定镇东北二里。有著名的钟山石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朝冈

   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贺州桂岭县: “朝冈、程冈皆有铁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7桂岭县: “朝冈在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并有铁铆,自隋至今采取。”

  • 天河县

    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粤州(后改名宜州)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下里乡旧县。元和八年(813)移治龙水县古波里(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北四十里)。北宋时移治县北思农镇江浒(今罗

  • 锦桥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长乐县: 锦桥 “在县东南,跨元祐港上。宋淳熙十二年建,石梁十五间,长五十丈。又于桥西筑海为地三亩许,以固桥道,亦名石梁桥”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 锦

  • 龙游河

    在今江苏如皋县东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0泰州:游龙河“在如皋县。有游龙堰,通于大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龙游河“有九十九湾。《旧志》:河流逶迤,中多湾曲,北接运盐河,南通大江。一名通江河”。

  • 陉山

    ①即井陉山。在今河北井陉县北。《穆天子传》卷4:“至于鈃山之队”(《史记索隐》引作“陉山之隧”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陉山在“县(今城关镇)东北五十里。井陉之险,为河北、河东之关要。今县境诸山错

  • 平顶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“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,其顶方平。”②在今辽宁抚顺市南。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制造“平顶山惨案”于此,殉难三千多同胞。1972年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

  • 洪崖

   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0饶州府: 洪崖山 “在余干县西北六十里,濒鄱阳湖。相传晋张氲炼丹其上。有丹井、仙坛观、拍笑亭遗迹”。

  • 齐斗楼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上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北城上有齐斗楼,超出群榭,孤高特立。”

  • 胡公堰

    在今贵州都匀市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都匀府: 胡公堰 “明初指挥胡纲所筑。城西之田,赖以灌溉”。

  • 八刺忽

    元北境部族,又译八里灰、八儿忽、八立浑、巴儿忽等。居地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侧巴尔古津河流域。元太祖先世曾避难于此地。 《马可波罗行记》载其民隶属大汗,其地所产鹰隼甚有名,元世祖曾遣人取之来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