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银城

银城

一名铜鱼城。即今福建同安县治大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同安县: 银城 “即今县。……其制东西广,而南北隘,如银锭然,故曰银城。又城南溪有二石,状如鱼,色若铜鼓,亦名铜鱼城”。


又称铜鱼城。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驻地大同镇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泉州府同安县:银城“东西广,而南北隘,如银锭然,故曰银城。又城南溪有二十(按“十”当为“”之误),状如鱼,色若铜鼓,亦名铜鱼城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光武山

    又名白水山、狮子山。在今湖北枣阳市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枣阳县“有光武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8枣阳军:白水山“在枣阳县南四十里。上有光武庙”。

  • 思陵山

    即思灵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一名西山,亦曰西陵。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”。

  • 辛寨

   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辛寨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临朐县图》:东南有辛砦。

  • 龙泉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良乡县:龙泉山在“县西十五里,下有石龙口,出泉不竭,东流入盐沟河”。②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石楼县:“龙泉水出县东南,去县十里。山下牧马,多产名

  • 杜生铺

    即今河北沧县西北五十六里杜生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献县图:东北有杜生铺。

  • 南旺闸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运河上。有上下二闸,相距九里。上闸在县西南三十里,一名柳林闸。下闸在县西南三十九里,一名十里闸。汶水自东而来,行二闸之中。由分水龙王庙前南北分流入运。

  • 卢灵雒县

    1946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河南卢氏、灵宝和陕西雒南三县析置,治所在木桐沟(今河南卢氏县西北木桐)。由三县各取首字为名。1947年5月撤销。旧县名。豫西解放区设。1946年由河南省卢氏、灵宝和陕西省雒南

  • 大河桥

   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川河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景东府:大河桥“在府东二里,跨大河上。上覆瓦屋四十九楹”。

  • 朱马河

    在今河南上蔡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上蔡县:朱马河,“《志》云,有二:一在县西二十七里;一在县东二十七里,俱东合戚桥河,至新蔡三义河入于汝”。

  • 富屯溪

    闽江中源。在今福建省西北部。源出武夷山,东南流经邵武、顺昌等市县,至沙溪口汇沙溪,在南平市和建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55公里。河床比降大,水急滩多,有 “一滩高一丈,邵武在天上” 的谚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