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锡林郭勒盟

锡林郭勒盟
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间,先后将归附的蒙古乌珠穆沁部、浩齐特部、苏尼特部、阿巴噶部、阿巴哈纳尔部编为十旗,共为一盟。会盟地定于阿巴哈纳尔左旗境内的锡林郭勒,故名。隶理藩院,并受察哈尔都统节制。盟境东与东南接索伦、哲里木盟、昭乌达盟界,西接乌兰察布盟界,南接察哈尔界,北接外蒙古车臣汗部、土谢图汗部界,有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部。1914年划属察哈尔特别区,1928年隶察哈尔省。1946年成立盟政府,驻贝子庙 (今锡林浩特市)。1947年隶内蒙古自治政府 (1950年改内蒙古自治区)。1958年察哈尔省撤消,所辖多伦、化德二县及正蓝旗、商都镶黄旗、正镶白旗、太仆寺旗划属锡林郭勒盟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,北界蒙古国。面积20.2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93.9万,有汉、蒙古、回、满、达斡尔、朝鲜、鄂温克、鄂伦春等17个民族,其中蒙古族占29%。辖多伦县和阿巴嘎、西乌珠穆沁、东乌珠穆沁、苏尼特左、苏尼特右、太仆寺、正镶白、正蓝、镶黄9旗,代管锡林浩特、二连浩特2县级市。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。锡林郭勒,蒙古语意为“高原上的河流”,因河得名。明为察哈尔部领地。清崇德六年(1641年)至康熙六年(1667年)置阿巴嘎左、右翼旗,阿巴哈纳尔左、右翼旗,乌珠穆沁左、右翼旗,浩济特左、右翼旗,苏尼特左、右翼旗等十旗和达里冈爱牧场。十旗会盟于锡林郭勒河北岸楚古兰敖包,置锡林郭勒盟。盟名始此。察哈尔部于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从义州迁来现址。1914年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。1928年改特别行政区为察哈尔省,随属省。1934年设察哈尔盟,辖察哈尔左翼四旗(正蓝、镶白、正白、镶黄四旗)、察哈尔右翼四旗(正黄、正红、镶红、镶蓝四旗),共八旗。1946年解放后成立察哈尔盟政府于正蓝旗宝绍代,锡林郭勒盟政府于贝子庙。1947年察哈尔、锡林郭勒二盟划入内蒙古自治区。1950年将多伦、宝昌、化德三县划入察哈尔盟,驻地迁到宝昌镇。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、宝昌县,将正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,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,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。1958年察哈尔盟撤销,所属行政区域划入锡林郭勒盟。1960年商都镶黄旗划入化德县,1963年从化德县析出设镶黄旗。1949年锡林郭勒盟将原来的十旗编为五旗,即左、右翼乌珠穆沁旗、浩济特左翼旗合并成立东部联合旗;浩济特右翼旗、阿巴嘎左翼旗、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合并成立中部联合旗,阿巴嘎右翼旗、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成立西部联合旗,苏尼特左、右翼二旗建制不变。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析入东、西部联合旗。1956年撤销东部联合旗置东乌珠穆沁旗、西乌珠穆沁旗,同年撤销西部联合旗置阿巴嘎旗。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入锡林郭勒盟。1963年置阿巴哈纳尔旗。1966年二连浩特镇改设市。1969年苏尼特右旗、二连浩特市、化德县划入乌兰察布盟。1980年二连浩特市、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。1983年阿巴哈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。地处内蒙古高原,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野生动物有黄羊、草原羚、獾、狐狸、百灵鸟、天鹅等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骆驼、皮、毛、绒、鲜奶。是中国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。农业主要分布在南部,主产小麦、莜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。特产有蘑菇、发菜、党参、铜壶、蒙古靴、细毛羊、草原红牛、肥尾羊等。矿产有煤、石油、盐、碱、铁、钨、铬、铜等。工业有电力、化工、造纸、水泥、皮革、地毡、毛毡、酿酒等厂和煤、石油、盐、金、钨精、萤石等矿。集通、集二铁路,208、207、303国道和呼锡、集多公路经此。二连浩特是中国重要的陆路口岸。名胜古迹有元上都城、四郎城遗址、金界壕、贝子庙和锡林郭勒大草原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沙海

    在今新疆鄯善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40柳中县:大沙海“在县东南九十里”。

  • 仓乐山

   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6房州:仓乐山“在竹山县东北百余里。《旧经》云,昔有邑人徐元周,家富积粟于此。后遇饥馑,民乏食,发仓粟以救饥。乡人德之,故名此山”。

  • 交通厩

    为汉马厩。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成帝许后“葬延陵交通厩西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3:“交通厩去长安六十里,近延陵。”

  • 房陵

    春秋麋国地。名防渚。战国属楚,后入秦。在今湖北房县。秦始皇时为流放罪人之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平缪毐之乱, “夺爵, 迁蜀四千余家,家房陵”。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 “徙吕不韦舍人万于房陵。”

  • 贳乡

    春秋时为宋贯邑。在今山东曹县南十里。西汉建昭元年 (前38),封梁敬王子平为贳乡侯,即此。

  • 虎峰场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虎峰镇。清光绪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虎峰场 “在县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罗绳山

    亦名蒙山、始阳山。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南,与雅安市接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77名山县: 罗绳山“在县西五里。从蒙山西入芦山县,又北接邛州火井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芦山: 卢山 “其相接者曰始阳山,俗呼为罗

  • 泰川县

    唐贞观初置,属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。七年 (633) 属龚州。十二年 (638) 废入平南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北。属燕州。七年(633年)改属龚州。十二年废。

  • 骜山口

    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二十二里大市圩。 南朝梁、陈间移耒阳县治此。

  • 平乐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火井县。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平落镇。②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洛容县:“东有平乐镇巡检司,治石榴江,后迁县东北中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平乐镇巡司“在洛容县东北七十里。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