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江三峡

长江三峡

即今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,全长193公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迭障, 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诸书记载长江三峡名称不同,如《水经注·江水注》:谓为广溪峡、巫峡、西陵峡;《寰宇记》卷148奉节县下谓三峡为西峡、巫峡、归峡。清光绪《夔州府志》卷1谓巫峡与瞿唐峡、巴东峡并称三峡。是瞿唐峡又名广溪峡,又名西峡;西陵峡又名归峡、巴东峡。 《周书·蛮传》:冉氏、向氏、田氏部落尤盛,“更相崇树,僭称王侯,屯据三峡,断遏水路”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开皇中,“大举伐陈,以素为行军元帅,引舟师趋三峡”。《新五代史·西方邺传》:荆南高季兴叛,“乃拜邺夔州刺史,副(董)璋以兵出三峡”。均此。


简称三峡。为长江上游瞿塘峡、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。史籍上,对三峡有不同的说法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以广溪峡(即瞿塘峡)、巫峡、西陵峡为三峡,庾仲雍《荆州记》以明月峡、广德峡(即瞿塘峡)、东突峡为三峡,《峡程记》以明月峡、仙山峡、广泽峡(即瞿塘峡)为三峡,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以西峡、巫峡、归峡为三峡,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说同郦氏,为不易之说。在重庆市的奉节、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、秭归、宜昌五市县之间。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,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,长193千米(其中狭谷段合长90千米,宽谷段合长103千米)。滩峡相间,由地盘上升、河流深切而成。峡谷宽约250~350米,最狭处仅100米,平均深400~600米。两岸悬崖绝壁,江流湍急,水力资源丰富。是世界上最大峡谷之一。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、巫山十二峰、三游洞等,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峡谷东口兴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。1996年,在三斗坪兴建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。2003年6月1日起蓄水,7月开始发电。

长江三峡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贤镇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里齐贤镇。原名下方桥,1932年改今名。据传东晋王羲之、南宋陆游等均曾在此齐集名贤饮酒赋诗,故名。(1)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北部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齐贤,人

  • 何家场

    ①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四十八里何场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沔阳州(治今沔城镇)东有何家场。②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禾加镇。清光绪《资州直隶州志》卷3仁寿县:何家场“在县东一百里”。

  • 壶关县

    秦置,为上党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北三十五里故驿村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县有壶口关,故曰壶关。” 北魏太和十三年 (489) 移治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三十里。隋开皇初属潞州,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

  • 山南县

    西汉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境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初元三年(前46),“珠崖郡山南县反,博谋群臣。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崖,救民饥馑。乃罢珠崖”。旧县名。苏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

  • 睢阳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宋州置,治所在宋城县 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柘城、夏邑经北,睢县以东,山东曹县、单县以南,安徽砀山县以北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宋州。唐天宝、至德时改宋州为

  • 绝水

    即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丹水上源。源出高平市西北繖盖山,东南入泫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泫氏县: “杨谷,绝水所出,南至野王入沁。” 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“绝水出泫氏县西北杨谷,……东南流,左会长平水,

  • 百劳墟

    亦作伯劳墟。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伯劳镇。明嘉靖《钦州志》卷7灵山县:“伯劳埠在县治西八十里上东乡。”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灵山县图:西南有伯劳墟。

  • 蛮溪堡

   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卢溪县: 蛮溪堡在 “县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宁波卫

    明置,在今浙江宁波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:宁波卫在“府治西,即宋庆元府治故址。洪武初建明州卫,十六年改曰宁波卫”。清后废。

  • 湖里县

    西魏置,属南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。北周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