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沙郡

长沙郡

战国秦置,治所在临湘县(今湖南长沙市)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 载:“轸为车,主风。其旁有一小星,曰长沙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23:长沙“郡以长沙星得名”。辖境相当今湖南东部、南部和广西全州、广东连县、阳山等地。西汉高帝五年(前202)改为长沙国。东汉复为郡。辖境渐小。隋开皇中废。大业初复改潭州为长沙郡,并改临湘县为长沙县,为长沙郡治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名潭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名长沙郡,乾元元年(758)复名潭州。


战国秦王政二十四年(前223年)灭楚后置,治临湘县(今湖南省长沙市)。辖境相当今洞庭湖以南湖南省大部、江西省西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、广东省北部沿边地区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为国。东汉为郡,辖境仅有今湖南省邵阳市以北的资水流域、衡阳市以北的湘江流域(其支流涟水中游、蒸水上游、耒水上中游及洣水下游除外)和湖北省通城县地。三国吴分置湘东、衡阳等郡,辖境继续缩小。南朝齐有今湖南省北部的汨罗、湘阴、平江、浏阳、醴陵、株洲等市县地;梁、陈只有今长沙、醴陵、浏阳、株洲等市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大业初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潭州为长沙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渔洞溪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之箭滩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 鱼洞溪 “在江津县东南”。

  • 偰家池

    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。《明史· 姜日广传》: 明末,左良玉部将金声桓降清,“既而反江西,迎日广以资号召。声桓败,曰广投偰家池死”。

  • 乌纳山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南,杨林西南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云南府:乌纳山“有石若马头,土人以乌纳名之。山周百余里,西距呈贡,东接宜良,水草宜牧”。

  • 鱼泽障

    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敦煌郡效谷县颜师古注: “本渔泽障也。桑钦说孝武元封六年济南崔不意为鱼泽尉,教力田,以勤效得谷,因立为县名。”

  • 彭模城

    亦名彭亡城、平无城。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江口镇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 永和三年 (547)伐汉,“军次彭模,乃命参军周楚、孙盛守辎重,自将步卒直指成都”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 东晋义熙九年 (413)

  • 博望县

    西汉元朔六年 (前123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 注: 颜师古曰,“取其能广博瞻望”。故名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永初后废。古县名。

  • 望江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义乡县置,属熙州,大业初属同安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。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于县置高州,寻改智州。七年 (624) 属严州,后属舒州。南宋属安庆府。

  • 单南清真寺

    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兴隆镇南单南村。1935年10月,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此地。

  • 泰郊镇

    清置,属安康县。在今陕西安康市西三十五里。

  • 那历州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西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