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华岩

阳华岩
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回山下。唐元结作《阳华岩铭并序》,并于永泰二年(766)由江华县令瞿令问以三种字体刻于岩上。其序曰:“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,南面峻秀,下有大岩,岩当阳端,故以阳华命之。”铭云:“九疑万峰,不如阳华。”自唐以来,游人题咏甚多,摩崖石刻至今完好。


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城东南5千米回山下。清道光《永州府志》载:“江华复岭重冈,地远而险,其山之秀异者,自古称阳华岩。”唐元结守道州时,作铭刻岩,其序曰:“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,南面俊秀,下有大岩,岩当阳端,故以‘阳华’名之。”“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,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嘉者,未有也。”可见阳华风景之胜。洞内有石磬,下有寒泉,冬暖夏凉。历代游人题咏甚多,元结有诗曰:“海内厌兵革,骚骚十二年。阳华洞中人,似不知乱焉。谁能家此地,终老可自全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龙江

    即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恩水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感恩县有南龙江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引 《旧志》: 南龙江 “源自小黎母山,西流至 (感恩) 城西北五里曰感恩水,又名县门港,西入于海”。

  • 泗泾镇

    亦名会波村。清置,属青浦县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北泗泾镇。《清一统志 ·松江府二》: 泗泾镇 “傍泗泾塘”,因名。在上海市松江区东北部。面积24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泗泾,人口 8200。

  • 北义阳郡

    南齐改义阳郡置,为司州治。治所在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北魏正始元年(504)改为义阳郡,为郢州治。梁为司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义阳郡。

  • 葭明县

    即葭萌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 (旧昭化县城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广汉郡甸氐道:“白水出徼外,东至葭明入汉。”即“葭萌县(1)”。

  • 石灰山关

    明初置,在今江苏南京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:石灰山关“在幕府山北”。

  • 卤城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与礼县之间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渊传》:建安十九年(214),“赵衢、尹奉等谋讨超,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”,即此。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甘谷县之间。三国蜀诸葛亮斩魏将张郃于此。

  • 万喇国

   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Kapwas河上游Melawi河一带,在昆甸东部山中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卷中:万喇国“在昆甸东山中,由昆甸北河入万喇港口,舟行八九日可至”。

  • 衣锦山

    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。本名石镜山,唐昭宗时改名衣锦山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》:“昭宗诏(钱)鏐图形凌烟阁,升衣锦营为衣锦城,石鉴山曰衣锦山。”古山名。唐昭宗时以石锦山改名。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南。

  • 白杨岭

    在今河北易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白杨水“出逎县西山白杨岭下,东南流入濡水”。又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:白杨岭“岭多白杨树,故名。俗讹为白羊”。

  • 石都

   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琼州府澄迈县:“西北有澄迈巡检司,治石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