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云 (雲) 峰
在今广东仁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仁化县: 青云峰在 “县北五十里。高耸凌云,一水萦回,四山环拱”。
在今广东仁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仁化县: 青云峰在 “县北五十里。高耸凌云,一水萦回,四山环拱”。
又作乌第河、乌达河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茨克海。明永乐五年(1407)于此置兀的河卫。古水名。又称乌第河、乌达河,皆同音异译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明于此置兀的河卫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
即洛阳县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雒阳县”。
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南水子乡大马村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达马土百户。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高台所:红城渠在“所西北三十五里”。
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四城山“亦名四层山。危壁峭立,上有巨石黑色,名铁印山。下多屯田军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泗城山”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化州置,属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石龙县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、廉江二市及吴川市部分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为化州府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置,治石龙县(今化
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置,属平乐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。宣统元年(1909) 徙治今贺县东南信都镇。1912年改为信都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分广西贺县、怀集县及广东开建县地置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改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镇南宣抚司。
又名龙泉河。源于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老龙窝,流经大安村过教军场入大石河。《水经·圣水注》:防水“出(良乡)县西北大防山南,而东南流径羊头阜下,俗谓之羊头溪,其水又东南流,至县东入圣水”。
即今江西于都县东二十里梓山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雩都县东有梓山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