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龙桥

青龙桥

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北侧。明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》 卷4: “瓮山以北五里为青龙桥,元时白浮堰之上游也。其西通金山。其北斜界百望山。”

②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十余里。桥跨涧水,四壁悬崖,下临深涧,为居庸路重要隘口之一。桥东有堡,为明永乐年间所筑。其西北三里为八达岭,有居庸北口之称,元于此屯军。

③在今湖南邵阳市东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邵阳县 “澬水” 条下: “今城东邵水上有青龙桥,称雄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 青龙桥 “跨邵水百丈,民居夹涧,肩摩踵接,邵邑要津也。唐乾宁五年建。宋重修,铸铁柱铁犀,后没于水。明重建。本(清) 朝顺治、康熙间屡修”。


区片名。在北京市海淀区中部、颐和园西北侧。由东街、西街、后街组成。原名七里泊、碾庄。元代郭守敬修筑白浮堰(现京密引水渠)时,在此建一单孔石拱桥,名青龙桥。村名也因之改称青龙社,明代改称青龙桥。清代,随着“三山五园”的形成,青龙桥成为皇家园林区八旗营丁的汇合处。市井繁荣,为京城西北郊的重镇。1951年10月成立青龙桥镇人民政府,1958年先后并入万寿山、海淀公社,1959年改属海淀街道办事处,1963年改属青龙桥街道办事处。西街的左家坟为明将左良玉墓。东街东口原有一处石楼,其横额“山馆环闉”、“胡桥列市”为乾隆亲题。还有慈恩寺、圆通庵、隐修庵等古迹。北临香山路,通多路公共汽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陂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北咸宁市北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诺州

    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为羁縻州。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诺川县 (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)。后废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诺川县(治今四川松潘县黄胜关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。后因地入吐蕃,

  • 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二年 (前 (520),六月 “丁已,葬景王。王子朝因旧官、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、景之族以作乱,帅郊、要、饯之甲,以逐刘子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

  • 枫亭镇

   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五十里枫亭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兴化府》: 枫亭镇 “唐为枫亭馆,宋改太平驿,元曰枫亭驿,明置巡司,本朝康熙元年筑堡”。在福建省仙游县东南部、枫慈溪两岸。面积88平方千米。人口10万。

  • 板桥场

    ①即今四川永川市北板桥镇。清道光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板桥场 “在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北板桥子乡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板桥场在 “县北二十里……通省城大道”。

  • 飞泉砦

    本飞井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)赐名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彭阳县北。金属镇戎州,后废。

  • 麦匝簇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北麦扎乡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宣德二年(1426),千户钱宏“又领军突入麦匝诸族,逼取牛马,致番人忿怒”。即此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

  • 旁乌河

    又名平库河。即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漠河直隶厅: “又南旁乌河,东南流,左受巴达吉察,右受札克达奇,屈东北,右受布尔嗄里河、沽里干河,入黑龙江。”

  • 六灶湾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南六灶湾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六灶湾镇在“邑南九里”。

  • 顺圣川

   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二》: 顺圣川 “延袤二百里,地多美刍,明时牧马于此”。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东西延袤二百余里,地多美刍,明代牧马于此。成化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