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水镇
北宋置,属荥阳县。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。唐初曾为须水县治。
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部。面积58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须水村,人口3950。原称濉水,汉初更名须水。因须水河得名。唐为须水县治。宋以后为须水镇。1954年设须水区,1956年改乡。1958年改西郊公社,1961年改须水区。1963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蔬菜等。有磨料磨具、钢木家具、机械制造等厂。连霍高速公路、310国道经此。
北宋置,属荥阳县。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。唐初曾为须水县治。
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部。面积58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须水村,人口3950。原称濉水,汉初更名须水。因须水河得名。唐为须水县治。宋以后为须水镇。1954年设须水区,1956年改乡。1958年改西郊公社,1961年改须水区。1963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蔬菜等。有磨料磨具、钢木家具、机械制造等厂。连霍高速公路、310国道经此。
在今贵州独山县南百二十里尧棒乡。明、清置三捧土舍。
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
①东晋置,属东官郡。治所即今广东海丰县。以海产丰盛而名。隋改属龙川郡。唐属循州。五代南汉属祯州。宋属惠州。元属惠州路。明属惠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②明永乐初改东无棣县置,属武
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据1954年在今江苏丹徒县东烟墩山出土的 《宜侯矢簋》,疑在今江苏丹徒及其附近地区。后为吴所灭。或说应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(1)古国名。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其地主要有二说:一说因其遗物《
在今甘肃敦煌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沙州卫:王子庄“在沙州东。正德十年,吐鲁番由此内犯”。
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新泰市柳里(夏家隅)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 “文仲闻柳下季之言。” 韦昭注:“柳下,展禽之邑。”一说在今河南濮阳市柳下屯 (柳屯)。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一说在今山东省新泰市柳里(今名夏家
新安江支流。在今安徽歙县北,南流注入扬之水 (练河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0徽州: 富资水“在歙县,出昉源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歙县“丰乐水” 条下: “府北一里曰富资水,源出府北四十里昉村,亦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风篁岭,“《祥符旧经》云:在钱塘旧治西南一十五里。岭颠最高峻。元丰中,僧辨才师淬治。修篁怪石,风韵萧爽,因名曰风篁”。岭下有龙井。
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元置小尤巡司于此。明废。
今甘肃黑河支流达溪河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泾州崇信县:白石川“在县南六十里。东流入灵台县境,合于赤城川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一》:达溪川水“源出崇信县南五马山,曰白石川,东流入灵台境,为达溪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