颍川卫
明洪武初置,属河南都司。在今安徽阜阳市内。清废。
明洪武初置,治今安徽省阜阳市。属河南都司。后废。
明洪武初置,属河南都司。在今安徽阜阳市内。清废。
明洪武初置,治今安徽省阜阳市。属河南都司。后废。
一名明圣湖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 引 《钱唐记》 云: “县南江侧有明圣湖,父老传言,湖有金牛,古见之,神化不测,湖取名焉。” 或说为今杭州西湖,误。即“明圣湖”。
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溪口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加哩林。”(1)古地名。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溪口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加哩林。”(2)集镇名。在浙江省缙云县东部。
亦作孛罗、普剌、怕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:“既过瀚海军千余里,有不剌城,附庸之邑三五。”即此。
古黄河支津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南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 苏代曰: “决宿胥之口,魏无虚、顿丘。” 据 《水经· 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右合宿胥故渎,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。” 东汉末,曹操开白沟
在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十里靖西关驻地吉玛。清光绪二十年 (1894) 与亚东关同时置。由四川委派理事同知驻此,监督亚东关务,兼裁判藏民与英商互市交涉。
一作常。春秋鲁邑,后属齐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 “居常与许。” 郑玄注: “常或作尝,在薛之旁。春秋鲁庄公三十一年,筑台于薛,是与周公有尝邑许。” 又 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 《索隐
唐显庆元年 (656)置,治所在悉唐县(今四川茂县西北维城乡)。《元和志》卷32悉州: “在悉唐川,因以为名。” 咸亨元年(670) 徙治左封县 (今四川黑水县东南)。仪凤二年 (677) 羌叛,侨治
清置,属鄠县。即今陕西户县东北二十五里赵王镇。
即今福建永定县西黄潭河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:丰稔溪“在永定县北八十里。源出龙岩州界,西流经县界。又西经上杭县界,为黄潭溪。又西南过丰稔寺前合跳鱼溪,至石崆入大溪”。
唐方镇名。光启二年 (886) 置,治所在凤州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领兴、凤二州。文德元年 (888) 增领利州。乾宁四年 (897) 改名昭武军。唐方镇名。光启二年(886年)升兴、凤二州防御使